3月15日,在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4期間,華為光產品線總裁陳幫華表示,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加速,正在推動光產業發生巨大變化,“光進銅退”“光進電退”“光進人退”將給行業帶來千億規模的市場新空間。 陳幫華認為,當前,光產業正面臨“三進三退”的巨大變化。首先,園區網絡正在邁向Wi-Fi 7時代,傳統園區銅線需要升級為光纖。“產業園區的3D閱片、XR云課堂等新業務的普及,對于園區的帶寬要求越來越大。華為認為光纖將逐漸替代銅線成為園區數字化的首選。我們將此稱之為‘光進銅退’。” 其次,隨著視頻安防等應用增多,電力、交通等行業生產網的帶寬需求越來越大,現有的網絡無法滿足需求,2023年12月,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正式通過fgOTN(fine grain OTN,細顆粒光傳送網)標準,明確將其定義為SDH網絡演進的下一代技術。“未來行業生產網將會用fgOTN替代SDH,我們將它稱為‘光進電退’。” 陳幫華說。 同時,隨著各種感知終端和AI的廣泛使用,在某些場景下,人工將逐漸被AI替代,比如交通調度、違章檢測、違章處理,油氣管線巡檢等場景,華為稱之為“光進人退”。 陳幫華認為,未來十年,政企園區將進入“光進銅退”的時代。相比傳統方案,全光園區只有中心機房和末端盒子兩層設備,中間采用全光纖組網,都是無源設備,綜合布線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網絡整體能耗也會降低30%以上。“初步預測,僅僅在中國,全光園區方案帶來的市場空間至少有300個億元。” 在“光進人退”方面, 陳幫華預計,視覺、雷達、光纖等多維度的感知將會覆蓋到各行各業的每個角落,而AI大模型會應用到生產的每個環節,最終幫助生產力實現大的躍升。僅交管、森防、周界等領域的智能感知升級,在中國就能帶來上百億元的新市場空間。 陳幫華表示,光產業“三進三退”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華為希望與伙伴一起,共同開拓萬兆園區、全光承載、智能感知等帶來的千億市場空間,攜手實現光聯萬物,加速行業智能化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