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通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根據高工鋰電公眾號,Q1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為42GWh,國內儲能系統裝機量為811MW/1725MWh,國內儲能招投標備案數量達252個。盡管一季度為傳統出貨淡季,但實際儲能電池出貨量仍略低于預期,主因:電力儲能方面,上游鋰電材料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下游企業處于觀望階段;
近日,海通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根據高工鋰電公眾號,Q1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為42GWh,國內儲能系統裝機量為811MW/1725MWh,國內儲能招投標備案數量達252個。盡管一季度為傳統出貨淡季,但實際儲能電池出貨量仍略低于預期,主因:電力儲能方面,上游鋰電材料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下游企業處于觀望階段;戶用儲能方面,一季度歐洲市場主要在出售庫存,加上歐洲電價差落導致戶儲需求減弱,經銷商新采購量減少。該行認為,盡管目前儲能電池出貨量不高,但整體上“大儲”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 海通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Q1新型儲能新增投運裝機規模達2.9GW/6.0GWh,“大儲”仍占主導地位。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公眾號,Q1國內共發布480個電力儲能項目,儲能規模共計103.6GW。其中,新型儲能項目規模合計41.4GW/92.1GWh,運行項目規模2.9GW/6.0GWh,主要分布在山西、寧夏、山東、河南、新疆等28個省份。山西儲能規模達11.9GW/21.0GWh,居全國之首。從應用分布上看,“大儲”依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源側和網側項目儲能規模合計占比超90%;獨立儲能和新能源配儲的功率規模幾乎持平,達1.4GW左右。用戶側規模雖然不及“大儲”,但對于一些高耗能用戶來說,儲能的價值逐漸凸顯,該行認為,隨著需求的增大,新型儲能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2023年預計工商業儲能出貨過萬臺,區域性競爭態勢明顯。 根據高工儲能公眾號,預計2023國內全年出貨量將達到1.5-2萬臺,換算全年約2-3GWh需求規模。當前參與工商業儲能的設備企業多分布在華東和華南區域,其中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的企業排名前列。這些省份擁有發達的工商業基礎,補貼政策和電力政策下經濟性強,投資回報周期3-6年,是國內工商業儲能需求的主要市場。由于國內不同省份間產業基礎和政策的差異,不同地區項目量差別較大。該行認為,短期內隨著工商業儲能需求的釋放,中國市場將呈現區域性競爭態勢。 國家電網5月各區域代理購電價格表公布,區域峰谷價差還在持續擴大。 根據儲能與電力市場公眾號,國家電網5月各區域代理購電價格表已經公布。以35千伏工商業兩部制電價作為分析對象,國網各區域5月峰谷價差超過0.7元/kWh的區域數量為10個;浙江、山東峰谷價差繼續領跑,排在前兩位;國網超過七成的區域,5月峰谷價差同比增長;國網區域內多數區域,2023年各月峰谷價差均保持同比增長,峰谷價差擴大趨勢明顯;四川和山西5月峰谷價差環比分別下降14.26%和5.67%。該行認為,5月份的代理購電價格增長是峰谷價差同比增長的重要原因,區域峰谷價差還在持續擴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