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光伏行業依舊火熱,供需兩端高速增長,唯有股價一路下跌。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光伏裝機達到78.4GW,同比增長154%,接近 2022年全年裝機水平。年初,各大機構預測今年全球光伏裝機約為350GW,伴隨著產業鏈價格下降,該預期不斷上調,目前預測有望突破400GW。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統計,光伏制造四個主要環節,即多晶硅、硅片、晶硅電池、晶硅組件,上半年產量分別超60萬噸、250GW、220GW、200GW,同比增長幅度均超過60%。 上半年,光伏產業鏈中有23家上市公司營收超過50億元。其中16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超過20%,9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翻番。 光伏企業賺到了錢,但二級市場的股價卻一路下跌。以半年報發布截止日(8月31日)為觀察時點,可以看到,大部分上市光伏企業的股價相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見上圖)。 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為例,三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高達324.6%、187.8%、183.8%,但股價較一年前跌去了38.4%、53.2%、42.2%。而同時期,滬深300指數的跌幅僅為7.62%。 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不再相信“光”了嗎?當前,行業短期產能過剩、出口形勢復雜等因素帶來的擔憂,戰勝了看好光伏行業長期需求的信心。 龍頭企業則一邊警示產能過剩風險,一邊紛紛拋出融資、擴產規劃,試圖在技術迭代的趨勢中鞏固自身地位,以迎接下一輪產業周期。 全產業鏈兇猛擴張兩年多后,中國光伏走到了新的節點。誰有足夠厚實的家底應對挑戰? 全行業大降價,電站最受益 綜合各機構預測數據,2023年底,全球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個環節的產能將超過800GW。如果所有擴產公告基本按期實現,硅料、電池片環節產能將超過1100GW,硅片、組件環節產能將達到900GW。這將遠超2023年、2024年480GW~550GW的組件需求。 而根據CPIA數據,中國近兩年在所有環節的產能占比均超過80%。 產業鏈各環節,尤其是硅料環節的產能躍進,帶來了供需關系的轉變,2023上半年,硅料價格猛跌,下游環節也隨之降價。 硅業分會6月末的數據顯示,硅料環節,國內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6.57萬元/噸,較去年30萬元/噸以上的高位跌去八成;硅片環節,M10 單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價為 2.80 元/片,G12 單晶硅片 (210mm/150μm)成交均價為 3.75 元/片,較去年高點跌去六七成。 光伏咨詢機構PVInfoLink數據顯示,6月底,P型182mm/23.1%電池成交均價0.7元/w,210mm/23.1%電池成交均價0.73元/w,較去年高點跌去四五成;組件環節,182mmP型組件成交均價1.40元/w,210mmP型組件成交均價1.41元/w,較去年高點跌去三成。 受價格下跌的影響,不少企業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其中,隆基綠能上半年計提了19.9億元資產減值損失,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其中17.5億元為存貨跌價損失。此外,通威股份、晶科能源、TCL中環、天合光能等頭部公司的減值準備也大大增加。 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以及未上市的東方希望,是硅料環節五大巨頭。上半年,幾家上市公司仍然保持著較高的毛利率,但相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見下圖,標紅為毛利率凈利率降低的公司)。 其中,通威股份同時也是電池片環節的龍頭,并于去年開始加碼組件業務。布局下游產業鏈,使得通威的毛利率比其他硅料企業更低,但也分散了單個環節利潤波動的風險,毛利率降低的幅度更小。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曾對《財經十一人》表示,硅料環節前期投資大、生產靈活性有限,最受不了過剩。不過,今年的降價更多是基于供給增加后供需關系的扭轉,以及對未來過剩的預期,而非真正的過剩。 呂錦標指出,今年硅料并未明顯過剩,一些新進入的企業提產速度不及預期,預計總產量約150萬噸(折合約600GW),真正的過剩將發生在明年,尤其是一季度。 據硅業分會統計,2023年底,硅料產能將達到285.2萬噸。新增產能中,約75萬噸將在四季度投產,由于這部分產能需要時間爬坡,假設2024年不再擴產,2024全年硅料產量將達到230~250萬噸(折合約920GW-1000GW)。2023年12月單月硅料產量或將達到20萬噸,考慮到年底各環節企業都需要清庫存,如果明年一季度再遇上需求淡季,屆時供求矛盾將十分突出。 投資者對于硅料環節的“過剩”預期已經反應在了股價上。從當前市盈率(8月31日)來看,四家公司硅料環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2.3倍~6.3倍不等,明顯低于其他環節10倍以上的估值。 硅片環節則在逐漸分化。TCL中環、隆基綠能、弘元綠能、雙良節能、京運通是硅片環節的主要上市公司。2023上半年,中環、隆基、弘元綠能的毛利率均有所提高,而雙良、京運通的毛利率則明顯下降。此外,弘元綠能的營收、凈利規模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 總體而言,硅片環節的兩大巨頭中環和隆基上半年保持了不錯的業績。不過,上半年硅片相關營收僅占隆基整體營收的22.5%左右,而隆基并未詳細披露分環節毛利率。中環的硅片業務約占整體營收77%左右,毛利率24.88%,較去年同期提升6.44個百分點。 上游硅料價格回歸,有利于下游利潤的修復。上半年,電池、組件環節及一體化企業,毛利率也有所提升。 不過,呂錦標指出,目前光伏下游非一體化的硅片產能過剩嚴重,硅料釋放的利潤,未來很難在硅片端停留,電池往N型提效過程中享受一定的利潤,但最終主要流向終端電站,利好需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