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于光伏行業的預期和情緒,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變壞的? 01 產量在猛增,產值卻在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9月份,我國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實現51.4GW,而去年9月份僅為29.8GW,同比大增65.4%!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太陽能電池產量累計實現384.3GW,去年同期則累計為228.2GW,今年同比去年大增63.2%!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全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產量為343.6GW。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制造業的產量已超出去年全年產量11.8%。 僅從以上數據看,我國光伏制造業,可以說是“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飆升的同時,卻是價格的下跌。 目前,在太陽能電池產品構成中,PERC仍是主流。為便于統計,我們姑且以單晶PERC電池片M10-182mm(轉換效率23.1%)作為統計樣本。 Info Link在2023年9月每周公布的該型號電池片報價分別為:0.74元/W、0.72元/W、0.69元/W、0.63元/W。考慮每周出貨量變化不大,我們在不加權情況下取簡單平均值——9月份電池片的均價,約為0.695元/W。 2023年9月份,我國的電池產量約為51.4GW,按照0.695元/W的單價來計算,我國9月份的太陽能電池的產值,約為357億元。 然后,讓我們再看一下去年同期的全行業產值。 2022年9月份,Info Link對同類產品——單晶PERC電池片M10-182mm(轉換效率22.8%)的單周報價分別為:1.295元/W、1.3元/W、1.3元/W、 1.31元/W、1.32元/W,去年9月月度均價為1.305元/W。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9月份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29.8GW,如按1.305元/W的單價,則能統計出2022年9月份的太陽能電池產值:389億元! 對比完實在有些觸目驚心。同樣的9月份,去年是389億,今年只有357億!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了65.4%,而產值不增反降,居然還下滑了32個億! 當然,由于產能錯配等因素,至少在今年前三個季度,電池片企業的日子要比去年好過不少。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前三季度,同樣由于產能錯配,光伏制造業的大部分利潤,都被上游硅料企業拿走了。 但是不管怎樣,放在任何一個行業,如果產量猛增,總產值至少應該是微增。即使市場需求不變,行業總產值最多也就是零增長。而現實情況卻是,今年前三個季度,整個光伏行業所創造出來的產值(不含逆變器),比去年同期還少了32個億,這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 事實上,從電池片價格走勢來看,電池片的“幸福時光”,可能也不會維持太久了。進入10月份以后,電池片價格持續走低。 仍以單晶PERC電池片M10-182mm(轉換效率23.1%)為例,9月最后一周的報價為0.63元/瓦,10月11日報價為0.6/瓦元,10月19日報價為0.57元。十月份還沒結束,價格比一個月前,已經下跌了20%! 光伏主材四大環節,現在日子最好過的其實并不是電池片,仍然是硅料。以多晶硅致密料為例,目前市場價為8.7萬元/噸。如果行業平均成本在6萬元/噸左右,盡管光伏行業有些慘淡,但頭部硅料企業在這個市場價格前面仍有較大利潤空間。但是,這種情況恐怕也難以持續太久。 根據硅業分會統計,我國9月多晶硅產量合計12.62萬噸。1-9月 國內多晶硅產量為100.99萬噸,同比增長88%,預計10月多晶硅產量達13.5 萬噸。今年第四季度,有大量硅料產能將會釋放。這一點,我們在后續文章中專題介紹。 光伏制造業創造的價值體現就是光伏組件,全行業的經營和利潤,都要在組件環節來兌現。最近,趕碳號走訪了兩家TOP5電池片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體現為組件價格,目前光伏制造業全行業的極限成本在1.03元/W-1.06元/W之間。 這個成本,不僅包括了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主產業鏈,同時也包括玻璃、背板、漿料、膠膜、接線盒等所有輔材產業,以及所有光伏設備。 所以,當組件價格在1.1元/W時,頭部垂直一體化企業,如果自家將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產能高效協同起來,尚有微薄利潤,但行業中已有不少企業很難賺到錢。但如果組件價格跌到1元/W以下,仍然能賺錢的企業將會是鳳毛麟角。現在,最近一次集采招標中,P型組件的最低報價就打到了一塊錢以下! 這,不是惡性競爭又是什么? 低于1元/W的P型組件集采中標價,深深刺痛了包括趕碳號在內的很多光伏人的心。我們所能看到的光伏產業:高大上的廠房,各種應用科技匯集的流水線,如鐘表表芯般精密制造的電池片,最后封裝成被很多歐美中產家庭視為奢侈品的光伏組件。就是這樣一個產業,在它的原產地,組件竟然只賣到一塊錢一瓦! 02 組件出口單價,今年已下跌30%! 上周,中國海關發布了9月份進出口數據。 略讓人感到欣慰的是,9月份我國各類光伏產品(不含逆變器)實現出口額47.48億美元,同比增長9.3%。環比8月份的37.85億美元,9月份增長了25.4%。 正是因為9月份,我國光伏出口表現相當不錯,才使得今年前三季度的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415.93億美元這個數值,比去年同期的408.04億美元,微增了1.9%。 看上去1.9%這個增幅并不算大,但仍然彌足珍貴。這是因為2022年同期的基數,實在太高了。2023年,中國光伏企業所面臨的海外市場環境,其實又相對復雜。 成績背后仍有隱憂,那就是沒能守住的價格。 趕碳號在上個月盤點我國光伏出口數據時,海外市場已出現量增價跌、降價跑量的情況。 7月份,我國電池和組件出口18.58GW,對應的銷售額是31.7億美元,折合每GW1.71億美元。 8月份,我國出口了21GW的電池和組件,實現了33.67億美元的銷售額,折合每GW1.6億美元。 一個月時間,我國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出口單GW均價,下跌了6.4%! 看價格趨勢圖,則更為明顯,和今年2月份的價格高點相比,我國出口的光伏組件單價,已經下滑了30%。 光伏,這樣一個為人類造福的行業,卷成這樣,應該嗎? 今年四季度,我國硅料、硅片、電池產能將集中釋放,大概率會超過前面任何一個單一季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最近合盛硅業、新霖飛等一眾光伏新玩家仍然不懼產能過剩危險,亦不懼行業周期拐點或將到來,均以400億投資,重磅入局! 趕碳號在昨天的文章中引用了這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行業產能過剩的后果,每一位光伏人都有責任。同樣,覆巢之下,沒有完卵,行業惡性競爭正在到來,殘酷的優勝劣汰、產能出清,我們很多人將為此付出代價。對此,正在大擴產的企業,大干快上的各地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認知。 今年的第四季度,注定是光伏行業血戰的一個季度。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