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有路徑來看,對于那些有意布局網上電力交易平臺的企業而言,地方顯然將成為一個更容易的突破口
就現有路徑來看,對于那些有意布局網上電力交易平臺的企業而言,地方顯然將成為一個更容易的突破口盡管對于能源互聯網的最終業務模式目前并無定論,但對于一個年用電量超過5萬億千瓦時的國家而言,僅僅是從事電力的網上交易業務,無疑就已經具有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近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近期討論了《關于推進售電側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征求稿)》。按照本次改革的思路,售電側開放有望首先選擇在深圳、內蒙古、貴州等地進行試點,最先將放開特高壓等級的存量工商業用戶以及新增的工商業用電大戶,并允許民間資本參與。 與此同時,相關信息顯示,包括云南、寧夏、山東等地,許多獨立的售電公司正在相繼成立。 售電測競爭主體的增加,無疑為電力電商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相應的基礎。 就現有路徑來看,對于那些有意布局網上電力交易平臺的企業而言,地方顯然將成為一個更容易的突破口。其一,電力體制改革是以地方來試點的;其二,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通過嘗試新的交易方式來降低電價的動力。 資料顯示,作為此次電力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的貴州省,將組建貴州電力交易中心,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發電權交易、西電東送交易、富余水電競價上網等工作,以盡快形成適應市場要求的電價機制。 在近日于華盛頓召開的第四屆中美可再生能源產業論壇上,中美雙方就推進電力轉型升級,共同研究適應新能源的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方法、電力市場機制等取得了相應的合作共識。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在電力市場機制的設計研究方面多花費些精力,或許是確保其踏準電力體制改革、搶奪頭籌的前提之一。 售電測改革的新動向 有消息稱,作為電力體制改革的配套文件之一,由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牽頭編制的《關于推進售電側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已經完稿,并在近期召集了電網、電力企業以及學界等相關人士進行了兩次討論。 而按照規劃,售電側改革將在2015年、2016年選擇2~3個省份進行試點,放開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存量工商業用戶和35千伏以上電壓等級新增工商業用戶,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則開放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存量工商業用戶和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新增工商業用戶。 與此同時,在上述特高壓以及工商業大戶進入試點后,2017年~2018年,試點的省份將全部開放符合準入條件的工商業用戶。在2018年后,將在全國范圍內開放所有符合準入條件的用戶。 有業內人士則預測稱,售電側改革有望在深圳、內蒙古、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等7個已開始進行輸配電價改革的省市進行試點。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發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曾鳴認為,售電市場開放將劃分售電階段、設定階段目標、制定實施路徑、設計市場機制和監管制度等,都是售電側開放后需要解決的操作問題。 有業內人士則稱,經過了幾次討論,現在售電側開放文件中的一些細節,相關企業的分歧還比較大,所以現在并沒有定下來。可能還需要再進行修改完善再正式公布,但預計這個時間不會很長。 地方突圍 根據華泰證券的測算,目前電網購銷差價在0.2元/千瓦時左右,按2014年5.52萬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來測算,總計將有1.1萬億元的購銷差價重新分配。若售電側有10%的收益,則可貢獻超過千億元的利潤蛋糕;若有20%的利潤,則可貢獻2200億元左右的利潤。 正是看中了這一巨大的“蛋糕”,許多地方的獨立售電企業已經蠢蠢欲動,包括云南、寧夏、山東等地,許多獨立的售電公司正在相繼成立。 申萬宏源則預測稱,擁有配售經驗的企業將有望拿到首批牌照,因為這些企業大多為發電、配電、售電一體的地方國企,是各地區同國網或南網在配售電領域的競爭者,最符合電改“安全可靠”和“引入競爭機制”的精神。 售電測競爭主體的增加,無疑為電力電商模式提供了相應的基礎,也為能源互聯網找到了終極模式。 就現有路徑來看,對于那些有意布局網上電力交易平臺的企業而言,地方將成為一個突破口。一則,包括電力體制改革以及作為售電業務現行的大用戶直購用電都是以地方來試點的;二則,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通過嘗試新的交易方式來降低電價的動力。 資料顯示,作為此次電力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的貴州省,將組建貴州電力交易中心,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發電權交易、西電東送交易、富余水電競價上網等工作,盡快形成適應市場要求的電價機制。 貴州省經信委主任李保芳表示,除了組建電力交易中心外,還將把電力直接交易范圍擴大到原材料以外的行業,把參與門檻由年用電量5000萬千瓦時降到3000萬千瓦時,從而覆蓋更多工業企業,通過降低用電成本逐步穩定和提升存量生產。 無獨有偶,繼深圳之后,又一家成為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的內蒙古西部電網,其優勢主要在于直購電成交量一直居全國各省市之首。而直購電規模的繼續擴大,將為其探索售電市場的市場化交易提供了保障。 因此,從現有的趨勢來看,在將來的電力改革版圖中,地方獲得的話語權將越來越大。而在整個電力市場仍有諸多限制的情況下,采取“地方包圍全國”的方式,或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能源互聯網的突圍方式。 資料:較為成功的行業類平臺案例分析 一、較為成功的行業類平臺 1、汽車類:有兩家目前做得比較成功,且均已經在美國上市,分別是汽車之家、易車網。 汽車之家:汽車行業垂直類網站,最初以論壇、產品數據庫起家,收入來源主要為汽車產品廣告、經銷商廣告、為經銷商提供各種消費者的數據分析等會員服務,最近向電子商務轉型,在網上賣車。 易車網:也已經在美國上市,其盈利模式類似汽車之家,年營收大概十個億左右。 2、鋼鐵類:上海鋼聯,目前已經在A股上市,成立于2000年4月,2011年6月在A股上市,發行價四千萬股,每股發行價格 23.00 元。 主營業務:為鋼鐵行業及與鋼鐵行業關系密切的能源、礦業和有色金屬等行業的市場基礎信息和行業深度研究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向客戶提供企業宣傳推廣、商情發布和搜索、會務培訓服務等。公司的客戶主要為鋼鐵及相關行業企業,如鋼鐵、焦炭、有色金屬、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這些企業受鋼鐵行業發展的影響較大。 主要產品:公司提供的商業信息服務包括市場基礎信息采集、加工和發布,以及行業深度研究服務。其中,市場基礎信息覆蓋了鋼鐵及與鋼鐵行業密切相關的礦業、能源和有色金屬等行業,主要包括各交易品種的價格行情、社會庫存、市場分析,以及全國主要生產企業的資訊等。以上信息服務通過公司自主開發運營的“我的鋼鐵”網及相應英文網站、“我的不銹”網、“我的有色”網和“我的能源”網向注冊收費會員提供。 成功因素:上海鋼聯之所以能夠做大并在A股上市,一是源于鋼鐵行業的特殊性,有龐大的貿易商以及經銷商,而這些企業對行業產品價格變動比較敏感且有著剛性需求,并愿意每年花費幾萬塊錢來購買這些數據;二是上海鋼鐵獨有的數據采集模式,其所有數據幾乎全部為人工采集,由于人工采集數據成本較為龐大,一方面可以避免其他企業輕易復制這種模式,另一方面,在數據采集的過程中也是擴大企業知名度以及進行產品推廣的較好機會。 上海鋼聯的財報顯示,其每年專門從事數據采集的員工人數占整個人數超過8成,2010年的人數為682人。 二、行業類平臺成功的一些共性 1、潛在的客戶群體必須龐大,且相互之間有著高度的競爭,無論是汽車行業、鋼鐵行業還是搜房網所屬的鋼鐵行業無不如此。 2、平臺的數據、內容等信息采集方面,絕大部分尤其是在初期需要以人工采集為主,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業門檻,形成本身獨特的競爭力,避免所擁有的模式被其他企業輕易復制;二是在數據采集的過程中,同時也可以進行平臺推廣病擴大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