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經濟處于下行的背景下,再次提高電價附加費征收標準的做法,顯然有難度;蛟S,降低電價但“坐實”補貼發放,可能是一種更具有可持續性、也更為現實和理性的選擇。
![]()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 2015/09 策劃:本刊編輯部 統籌:秋石 采寫:本刊記者 張廣明 是時候到了“坐實”電價補貼的時候了。 從近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明確將光伏扶貧列為重點融資支持方向,到稍早前的山西大同獲批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建設,這些跡象均在表明,管理層對于光伏電站的定位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即由僅僅輻射一個產業鏈,到成為一個集破解生態保護、社會民生、經濟轉型多種難題于一身的綜合產業角色,這無疑為解決電價補貼拖欠等行業發展難題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借力光伏扶貧、經濟轉型等經濟、民生項目的機會,從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內籌措資金,都是較為可行的思路。 換而言之,在解決光伏發電的補貼資金方面,應該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應該立足于解決民生、經濟轉型等更寬廣的高度上,去尋求綜合性的解決辦法。 而與此同時,一眾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又顯示出,光伏電站的投資毛利率普遍達到了40%甚至是50%以上。與其他領域相比如此“一覽眾山小”的驕人業績似乎又說明,這個行業不差錢。 但現實是,光伏電站投資仍然還只是一個“玩票者”的市場,那些想要大規模投資光伏電站的投資者,并沒有找到可以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 這其中,補貼的拖欠,正是一個主要的障礙。 在整個經濟處于下行的背景下,再次提高電價附加費征收標準的做法,顯然有難度;蛟S,降低電價但“坐實”補貼發放,可能是一種更具有可持續性、也更為現實和理性的選擇。 綜上所述,對于補貼資金不足的問題,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在擴大資金來源的同時,相應的下調補貼標準。否則,在現有的高賬面利潤的刺激下,裝機規模會越來越大,同時也將使得電價補貼這一難題的解決愈發困難。 原文標題:“坐實”電價補貼 【相關文章】光伏電站重新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