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能否成行,既與股市整體走勢有關,也與包括新股在內的供給程度有關。顯然,無論是開年的股市表現來看,還是注冊制后的新股的放量供應,都對定增并不十分有利
作者:本刊記者 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6年1期 原標題:現金流的關鍵一環:定增懸疑 ![]() 來自官方的信息顯示,就在此次下調電價的同時,也提高了作為光伏電站電價補貼資金來源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征收標準,這無疑為一直飽受資金短缺而導致補貼發放拖欠的光伏電站,帶來了一絲解決的希望。 不過,就整個行業的現金流而言,所面臨的外部大環境,可能并不那么有利。 數據顯示,對于當前的光伏電站投資者而言,其中許多在A股上市的公司正成為絕對的主力,這其中既包括此前就以光伏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也包括那些新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綜合來看,在解決投資光伏電站的資金來源方面,這些企業均將定向增發作為了一個主要的募集資金的手段。 一般而言,對于定增能否成行,既與股市整體的走勢有關,也與包括新股在內的供給程度有關。顯然,無論是從開年這幾個交易日股市的表現來看,還是在注冊制推出后新股的放量供應,都對定增并不十分有利。 更值得的注意的是,對于大部分期望通過定增投資光伏電站的企業而言,也存在著部分公司的擬募投項目千篇一律,過于同質化的問題。 此外,隨著近期P2P跑路平臺的頻繁發生,也可能對那些雄心勃勃寄望發展互聯網金融以及能源互聯網的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補貼拖欠解決有望? 對于業內一直關注的補貼拖欠這一焦點問題,在歲末年初終于迎來了一絲希望。 根據發改委發布的通知,將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其他用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提高到每千瓦時1.9分錢,這在之前的1.5分錢的標準上,又提高了四厘錢。即便粗略的計算,這也將使得可再生能源附加多增收數百億的收入。 根據15家光伏電站營運商統計的數據顯示,總的光伏補貼拖欠額度已超過100億元。其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就在于電價補貼的資金方面,受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不足、補貼發放程序冗雜。 此前,來自一些監管部門的報告曾顯示,隨著風電、太陽能發電機組的迅猛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所收取的資金遠遠難以滿足補貼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已嚴重入不敷出。至2011年底,資金缺口達110億元,并且補貼支付滯后。而2012年的情況則進一步嚴重,有未經官方證實的統計稱,2012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補貼資金缺口已達200億元,其中光伏發電的補貼缺口約為五六十億。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2011年下發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和依法向電力用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等,而包括光伏電站電價補貼在內的資金主要來自于后者。 此次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增加,無疑讓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解決看到了希望。不過,對于光伏電站投資者而言,可能也別高興得太早。 官方透露的信息顯示,預計到2015年底,光伏發電裝為43GW左右,較去年年底的28GW又增加了15GW,這也意味著雖然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標準提高了,但其需要補貼的光伏電站的規模增加得更大。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補貼拖欠的直接原因,則在于補貼資金來源的不足。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還在于如何增加補貼資金的來源,而將光伏與扶貧、經濟轉型等經濟、民生問題掛鉤,無疑為解決這一問題開拓了更大的空間和高度。換而言之,在解決光伏發電的補貼資金方面,應該不再僅僅局限于可再生能源電力附加,而是應該投入更多的財政資金,以為其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