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 (Shell) 日前公布了一份名為《Signals and Signposts》(信號與路標)的報告。這份論述未來能源設想的報告使全球發展以及世界的能源供應、使用和需求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了解。我們目前正努力處理棘手的能源和環境問題,此時這份報告可以幫助我們在不確定時期做出至關重要的選擇。
殼牌 (Shell) 日前公布了一份名為《Signals and Signposts》(信號與路標)的報告。這份論述未來能源設想的報告使全球發展以及世界的能源供應、使用和需求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了解。我們目前正努力處理棘手的能源和環境問題,此時這份報告可以幫助我們在不確定時期做出至關重要的選擇。 《Signals and Signposts》通過考慮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使我們的思維得到更新。全球的能源系統將在未來40年里迎來意義重大的發展。如果我們想要應對經濟、能源和環境的挑戰,那么民間組織與公私部門之間的強化合作會成為關鍵因素。合作關系必須建立在商業現實之上,但是能源和環境領域也必須在正確的方向上加速發展。我們必須拓寬和加深橫跨在行業和地理邊界之間的討論。 報告總結: 1.我們認為世界正在進入一個不穩定過渡和強化的經濟周期時代。此次經濟衰退使石油和大宗商品繁榮不再,但是這種繁榮是可以重現的。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正在通過物質上的巨大發展和更為緊密的市場向前發展,這些國家將繼續給價格造成壓力,并且帶來多種可能性。過去20年中,更好的政策制定和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已經幫助眾多經濟體在發展的同時免于發生通貨膨脹。我們并不認為良好的政策和實踐以及好運組合所形成的延緩效應將一直持續到未來。 2.我們看到能源使用領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包括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進行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基礎設施以及提高運輸工具的使用水平之時已步入其經濟發展中能源利用最為密集的階段。需求壓力將刺激替代供應和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但是單單這些并不足以完全抵消日益嚴峻的需求緊張。如果新興經濟體沿用歷史上的發展模式的話,那么到2050年,全球基礎需求將在2000年的水平上再增加2倍。 3.大體上來說,正常的創新和競爭可以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這樣可以放緩約20%的基礎需求。在將技術、地理、競爭、金融和政治現實予以考慮之后,供應增長的正常水平可以自然地將能源產量提升50%左右。但是這依然留下了近 400 EJ/a -- 2000年全行業規模 -- 的常態供需缺口。這一缺口 -- “Zone Of Uncertainty”(不確定區域)必須要被重大需求放緩和產量大幅加速增長的某種結合所填平。 4.供給將努力與需求保持同步。到2020年底,易于獲取的油氣產量增長將無法跟上預期中的需求增長率。雖然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擁有大量的煤,但是運輸困難和環境退化最終還是限制了煤的增長。與此同時,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可能會成為能源組合中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可以完全解決供需緊張問題的“銀彈”并不存在。 5.明智的城市發展、持續的政策鼓勵以及商業和技術創新都能夠帶來某種程度上的需求放緩。但是價格沖擊、自動予以回應的政策和雄心受挫也能達到這一效果。時間尺度成為了重要因素。建筑、基礎設施和發電站可以存在幾十年;各種交通工具則可以存在20年。新的能源技術必須證明能夠應用于商業規模,而且需要為期30年的兩位數持續增長,從而建立起工業產能并予以充分發展,甚至占據能源系統1%至2%的份額。未來5年中準備出臺的政策將會塑造未來10年的投資,而后者又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到2050年的世界能源圖景。 6.此次全球經濟危機恰逢地緣政治和經濟權力從西方轉移至東方。這一決定性的轉移正在使全球經濟和政治系統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漸進的,但是其潛在后果具有重大意義。此次西方的經濟危機可能會加劇這一趨勢。未來各代將把2008年視為轉折點。世界政治會有一段不確定時期。戰略斷層線正在顯現。崛起的強國正在越來越具有信心地明確宣示自己所認為的國家利益。這會破壞保證集體安全的全球機制。 7.環境壓力日益增加。即使化石燃料可能維持其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有率并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二氧化碳排放仍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福祉。即使能夠做到對化石燃料的溫和利用和對二氧化碳的有效管理,前進的道路仍然十分具有挑戰。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理想水平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報告全文可從殼牌全球網站瀏覽: http://www.shell.com/home/content/aboutshell/our_strategy/shell_global_scenarios/signals_signposts (由于此 URL 的長度,可能需要復制和粘貼超鏈接到您互聯網瀏覽器的 URL 地址欄。如果有的話請刪除以留出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