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之下,中國在能源產業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的引領之勢正在顯現。無論是從產業鏈還是從技術創新來看,中國都保持著較大的國際競爭優勢,中國的能源裝備、技術和服務也在加速“走出去”。特別是在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很多核心技術都是由中國企業首先推出或投入大規模使用,中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
技術創新之下,中國在能源產業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的引領之勢正在顯現。無論是從產業鏈還是從技術創新來看,中國都保持著較大的國際競爭優勢,中國的能源裝備、技術和服務也在加速“走出去”。特別是在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很多核心技術都是由中國企業首先推出或投入大規模使用,中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 ![]() 中企承建的阿根廷最大光伏發電項目——高查瑞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新華社發 中國新能源“風”“光”走出去 安裝有36臺2.5MW智能風機的墨西哥半島風電場于7月底正式投入運營,這一位于古瑪雅文化搖籃之一的尤卡坦半島上的風電場,是中國企業遠景能源在墨西哥的第二個并網風電項目。“半島風電場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超過3億千瓦時,將降低當地居民的用電成本。”尤卡坦半島能源部負責人胡安·卡洛斯·韋加·米爾克說。 今年5月,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全球風電市場-供應側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球風機制造商前十五強中,有八家中國企業。從2019年全球光伏企業的營業收入統計情況來看,中國企業占據前十中的七個席位。 2020年以來,盡管受到不斷升級的全球競爭格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的風電、光伏企業仍未動搖出海的決心,正在用“新”的面貌,步步踏穩國際新能源市場。 技術實力領跑全球 擁有可再生、永久性、零排放、綠色清潔、資源充足等特性的太陽能與風能,正成為中國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9年我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1GW,累計光伏并網裝機量達到204.3GW,新增和累計光伏裝機容量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2019年全年光伏發電量22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3%,占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3.1%,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而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風電發電量4057億千瓦時,首次突破400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5.5%。 英國獨立智庫Ember于今年3月發布的《全球電力行業回顧2020》的報告中也顯示,2019年全球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增長了15%,在全球四大光伏風能主要發展地區中,中國的增速最快,達到16%。 從產業鏈來看,中國新能源居全球領導地位。據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介紹,在光伏行業,中國是全球唯一具備從上游材料到中游組件再到下游電站投資能力的國家。中國企業擁有全球60%到70%的光伏產業鏈資源,是全球發展新能源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此外,中國風電產業具有全球40%的產業鏈資源。 從技術創新來看,我國也保持著較大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光伏行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電池片產量達到59GW,同比增長15.7%。其中,PERC黑硅多晶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0.6%,PERC單晶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為22.4%至22.5%,最高量產效率接近23%,皆屬于全球領先水平。在風電行業,我國在大容量機組研發,長葉片、高塔架應用等方面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技術實力領跑全球”——日本媒體曾這樣評價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十多年來,光伏、風能行業的很多核心技術都是由中國企業首先推出或投入大規模使用,中國愈發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 “新”面貌踏穩國際市場 據了解,此次投運的遠景能源墨西哥半島風電場項目前期也經歷了激烈的角逐,全球上百家風電企業、近500份項目提案參與投標。遠景能源相關人員認為,中國風電企業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還在于“新技術”,此次并網的2.5MW智能風機能適應當地極端溫度、鹽度和濕度,并通過智能控制系統確保風機始終運行在最佳工況、最大限度地優化電能產出。 技術創新之下,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引領之勢正在顯現。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占據全球風電市場半壁江山,2019年新增裝機容量為28.9GW,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26.2GW,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7GW,在全球市場占比48%。 發展也促成“新轉型”,一些具有豐富海外建設經驗的中國企業也正在迎“風”向“光”。今年7月,上海電氣新能源公司在滬正式掛牌成立,不久之后,其便與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簽約,聯手成為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五期900MW獨立發電項目的總承包方。 據了解,太陽能公園項目是迪拜“清潔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裝機容量達到5GW,是阿聯酋已生效的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工程。轉型新能源后迅速投入全球市場,對此,上海電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建華表示,太陽能發電在全球方興未艾,項目成功簽約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說明上海制造的能力已得到國際認可。 隨著中國新能源企業對于海外市場的開拓與深耕,商業“新模式”也為其向前跨進提質增速。此前,光伏企業天合光能宣布與另類資產管理公司TPG集團旗下睿思基金簽署總交易金額約7億美元的項目合同,其中包含35個海外光伏電站項目,總規模近1GW,分布在歐洲和拉美地區。 據天合光能介紹,這是迄今為止其海外電站業務簽下的最大金額的項目出售合同,這一在境外率先實現項目包整體批量出售的突破,邁出了光伏企業海外項目開發新商業模式的重要一步。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近日發布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提到,要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為重點,加快能源設施互聯互通,抓好重大標志性合作項目,推動能源裝備、技術和服務“走出去”。而當下,中國的綠色能源企業也正在用新技術、新轉型、新模式,跑穩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