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不到5個月,國鑫所的交易額就突破10億元。作為江蘇首家由能源企業設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相比階段性的交易額,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對光伏行業的深刻影響更值得關注。
原標題:江蘇首家能源互聯網金融平臺交易額突破10億元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黃偉 ![]() 上線不到5個月,國鑫所的交易額就突破10億元。作為江蘇首家由能源企業設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相比階段性的交易額,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對光伏行業的深刻影響更值得關注。 國鑫所依托中國最大的非公有制能源企業協鑫控股設立,融合能源、金融、互聯網三大元素,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拿著“欠條”融資,供應商提前回款 預期年化收益6.5%-7.3%,項目期限36天,融資金額97.387萬元,這是國鑫所最新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一般的理財產品融資金額都是整數,國鑫所的理財產品為何帶著零頭? 這是蘇州一家硅片和電池組件生產企業持有的應收債權,通過國鑫所公開轉讓,債權到期時由另一家光伏企業承擔付款責任,兩家企業是產業鏈上下游關系。 “光伏是長周期、長產業鏈產業,每個細分領域都由大型企業引領,集聚一大批中小供應商。”信達證券首席研究員曹寅介紹,一般情況,大企業向中小供應商購買產品或服務,先打個欠條,3-6個月內結清貨款。 企業生產經營最擔心的就是收款難,產品賣出去錢收不回來或收得太慢。主打新能源行業供應鏈金融的國鑫所應運而生,按照流程,中小供應商與大企業簽訂貿易合同、貨物驗收合格開具發票,大企業確認付款期限后,供應商向國鑫所提出融資申請。對雙方資質和風險審查通過后,國鑫所推出理財產品募集投資者,額滿放款。 這相當于供應商拿著“欠條”做抵押,支付不高的利息成本就能提前拿到應收款。“上線的理財產品基本上當天售罄,隔日就可以把錢給供應商。”國鑫所首席執行官陳劍嵩介紹,首次提出申請的供應商平均一周回款,成熟客戶三天就可以回款。 不受地域時間限制,融資成本低于銀行 相比傳統的銀行融資,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地域、期限和數額限制,滿足了中小企業的零散資金需求。 就地域而言,若是江蘇企業的借貸,上海或浙江當地的銀行就難以跨省市完成;從期限來看,銀行一般做的是6個月、一年甚至更久的整期限項目,但企業實際的資金周轉需求可能就三五十天;在數額方面,供應鏈金融與企業生產經營高度契合,一筆單子可能就幾十萬元、一兩百萬元,有零有整,而銀行對企業的單筆貸款額度都較大。 國鑫所年化收益率從最初的8.5%左右,逐漸降至7%-8%,現在基本上是6%-7%。“這說明資金成本越來越低。”陳劍嵩分析說,年化收益率是供應商拿到資金的綜合成本,除了利息,還包含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平臺傭金。與中小企業在銀行融資平均10%左右的利率相比,國鑫所的優勢很明顯。 “降企業經營成本的核心是降融資成本,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市場化的降本渠道。”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費方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