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美國物理學家威廉·史坦利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可商業應用的變壓器。這一發明宣告了電力供應可以克服最大距離和負荷的限制,而此前,正因為這一限制,各地的電力用戶往往都是依賴距離他們不遠處的小型發電站。那時所有發電站都是“分布式”的,規模較小,彼此很少連接。
一年后,史坦利在馬
實際只發了132億千瓦時。由于電力消納不掉,而計劃外發的電一度只有2~3分錢,二灘一投產就面臨虧損,大半生產能力只能以棄水方式白白浪費掉。
當時的國家電力公司既管理和運營電網,又有自己下屬的發電廠,在調度中往往會優先滿足自己的電廠發的電上網。電力公司以省為實體,各省電網之間很多沒有連通。即便連通,之間也形成了市場壁壘。各省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都愿意用本省發的電。 以三峽水電站為例,當時也面臨電力消納不掉的問題,為了解決三峽電力的出口,國家甚至組織專人去各省游說,希望消納一部分三峽電,但幾乎處處碰壁。 據前國家能源局長張國寶回憶,當時找重慶,重慶稱為三峽建設移民做了很大的犧牲,不愿再承擔消納電力的負擔。找湖北,湖北稱自己水電豐富,不需要。找河南,河南稱煤炭資源豐富,主要以火電為主。找江西、安徽,他們都稱自己是農業大省,用不了太多電。只有江、浙、滬沒有拒絕三峽水電。 在到處存在壟斷壁壘的背景之下,大規?鐓^域輸送電力,成為難以解決的體制問題。 1999年4月19日,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到四川西昌觀看衛星發射,活動結束后,余興猶存,便啟程前往附近不遠處的二灘水電站考察,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心痛不已!艾F在一邊用煤發電,一邊卻建好了水電站把水白白放掉,這種做法不可理解,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會這樣做?”據曾擔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回憶,回到北京后的江澤民立即把他叫去這樣詢問道。 隨后一場解決西部電力外輸,同時解決東部經濟發達省份用電瓶頸的工程開始醞釀,電力改革的萌芽產生。 2000年6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召開第九次會議,在討論研究三峽的電力消納和分配問題時,時任國家總理的朱镕基指出:“電力行業‘省為實體’的改革已走樣為省間壁壘,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出現了很大障礙,必須重新審視。解決三峽的電力消納問題要結合制定‘十五’規劃以及我國電力管理體制改革通盤考慮!睍h決定,由國家計委牽頭,會同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務院體改辦以及國家電力公司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盡快研究提出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此時,在權力頂層的意志下,借勢西部大開發這一國家整體戰略利益的驅動,電力改革在外部“非利益共同體”機構的參與下,終于蹣跚起步。 幾經調研和討論,電力改革方案終于在2000年底正式上報。方案將“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確定為電力體制改革的總目標,力圖實施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建立競爭,開放區域電力市場,改變電網企業獨家購買電力的格局等等。由于電力改革牽涉面廣,各方利益需要妥協和平衡,方案上報后一度陷入停頓,后來在江澤民的多次過問下,才將電力改革推進下去。 2002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發布了“國發5號文件”。年底,國務院又正式批復《發電資產重組劃分方案》,在原國家電力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兩家電網公司,五家發電集團公司和四家輔業集團公司。 自此,電力體制改革終于艱難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