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華經營臺達電子至今41年的漫長歷史,其實可以分解成三個維度來思考
一是,在一次次全球產業秩序重構中,一家以工業制造安身立命的企業,如何完成從草根小廠到跨國巨頭的平穩進化?在登上產品制造的巔峰后,它又該何去何從?
二是,在“綠色環保既是道德標準又是經營負擔
一個重要標志是,2009年臺灣高雄世運會主場館落成。臺達為其建造的1兆瓦太陽能發電系統投入運行。這套全球最大的體育場太陽能發電系統,每天平均發電3200千瓦時,每年可減少660萬噸碳排量。 這一系統集成化的工程,開啟了臺達商業模式上的大轉型。 波瀾不驚的帝國傳承 年逾古稀的鄭崇華,同時完成了兩件決定臺達未來的事交班與轉型。 在宣布退休的股東大會上,76歲鄭崇華退任臺達榮譽董事長,正式交班給新任董事長海英俊,而執行長由鄭崇華的兒子鄭平擔任。 對此,臺灣資本市場給出了積極回應。鄭崇華退休后三個月,臺達股價上漲了三成。這個龐大的電子產業帝國,就這樣波瀾不驚地完成了權力交接。 縱觀民營企業的交接班,無非三種方式:一是家族血緣式的繼承;二是何享健對于方洪波的相馬式培養;三是柳傳志對于楊元慶、郭為等人的賽馬式選擇。而鄭崇華的交班,更像是對于三種方式的一種融會貫通。 自鄭平進入臺達以來,鄭崇華對他的要求更為嚴格:“即使你做得好,別人也會說因為你是我兒子。”而鄭平也從來不以家族成員自居:“我有多少實力,就坐什么位置。” 20多年來,鄭平從生產線領班做到廠長。在泰國臺達擔任廠長期間,他處理過大規模的勞資糾紛;在大陸東莞設廠時,他又經歷過兩岸時局不穩造成的恐慌;他還主導了大陸吳江廠區從無到有的建設。 若以職業經理人而論,鄭平這樣的經歷也可謂戰功顯赫。但鄭崇華仍然沒有讓兒子接班,而是把董事長之位交給了精通財務的海英俊。 其實,回到臺達這個龐大帝國的基本面,鄭崇華選擇海英俊,是基于其兩個至關重要的品質:謹慎與大局觀。 13年前,鄭崇華從美國通用資本請來了海英俊,負責與臺達的外資股東打交道。當時,臺達美國經銷商經營不善,想要把業務出售給臺達?紤]到這家經銷商對臺達有過貢獻,鄭崇華本決定買下來。但海英俊通過分析財務報表,提出了反對意見,最終扭轉了老板的決定,避免了不必要的虧損。 2004年鄭崇華成立集團本部,任命海英俊為執行長,負責企業整體戰略,以及各事業群的營銷、人力資源與財務方面的統籌規劃。鄭崇華對于海英俊的逐步交班由此展開。 實際上,此時的臺達已擁有10多個獨立產品事業部,很難限定某個事業部的投資擴展領域。這樣一來,投資成功率不高不說,還容易形成資源上的撞車,自己搶自己的生意。 而從產業形勢上看,電子制造業利潤逐步攤薄,代工王鴻海的毛利從2000年的25%降到7%,而臺達亦從20%降到9%。轉型勢在必行。 基于這樣內外部的形勢,精通財務的海英俊,正好可以通過財務上的分割與整合,讓每個事業部在與各自領域的對手競爭的同時,又通過集團層面互相支援,進而形成一套系統化的整體服務,為客戶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