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華經營臺達電子至今41年的漫長歷史,其實可以分解成三個維度來思考
一是,在一次次全球產業秩序重構中,一家以工業制造安身立命的企業,如何完成從草根小廠到跨國巨頭的平穩進化?在登上產品制造的巔峰后,它又該何去何從?
二是,在“綠色環保既是道德標準又是經營負擔
在鄭崇華與海英俊的治下,臺達效仿了西門子與IBM等老牌巨頭的轉型路徑從產品供應到系統集成與解決方案。 2010年,臺達啟動了品牌戰略,由鄭平出任品牌長,確定了“共創智能綠生活”的品牌口號,通過品牌來拉動系統集成與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 在這背后,針對市場需求,臺達內部組織架構由10多個事業部,整合為電源及零組件、能源管理和智能綠生活三大業務板塊。由此一來,從研發和生產到銷售和服務,打破了事業部制的藩籬,針對客戶具體需求,運用臺達所有產品,組成一套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比如,某工廠以前只是臺達工業自動化產品的客戶。但如今,臺達可以根據其實際情況,提供包括太陽能發電、再生能源甚至廠區LED節能路燈等一系列產品的集成系統。 最明顯的轉變還是來自市場競爭。臺達繁多的產品線,在各個領域面對著西門子、ABB和艾默生等諸多勁敵,但將其整合在一起,就成了市場前線的強大軍火庫。以競爭慘烈的光伏市場為例 光伏系統主要由光伏面板、逆變器和儲能器三大部件構成。通常是由一家集成商向三個不同的廠商采購三大部件,再集成起來賣給客戶。而臺達則可以在自己的“軍火庫”中,集成三大部件提供給客戶,不但避免了兼容不良等匹配問題,還大幅降低了集成成本,進而形成價格優勢。 更關鍵的是,除了一般集成商提供的三大部件集成之外,臺達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還可以從自己的“軍火庫”中,拿出防雷系統、永磁調速等光伏系統的附屬部件,從而省去了客戶大量的交易成本。 這種一站式解決方案,成為臺達贏得訂單、攻城略地的利器。2012年,這種新型商業模式貢獻的營收部分,從兩年前的15%提升至25%,臺達轉型走上了正軌。 這一年,76歲的鄭崇華退休了,而臺達這一綠巨人,仍然踏著全球產業的浪潮,奔跑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