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海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郭家寶
國內光伏電站設計以及建設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比如電站的發電效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都沒有考核指標。另外,整體的系統優化和系統安全性做得不到位,不少電站設計者都存在著對光伏技術特點認識不足的問題
&nbs
從長遠來講,要解決能源問題,僅有分布式是不夠的。最后的主體可能還是要大型地面電站,尤其我們國家西北地區有那么多的荒漠,這也是資源。但如果解決不了電力輸出和儲能的問題,西部大型地面電站的發展就有些盲目。
因此,光伏發電的發展要有統一的規劃,不能大把資金投資在西北建設電站,建成的電站卻只能在那里曬太陽。而長距離輸送電力的電網也要有大的改造,這有一個過程。
目前要大力發展,只能兩條腿走路,在西北地區建地面電站,在東部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兩個部分都不能偏頗,既要利用好東部地區的有限資源,西部也要抓緊規劃逐漸創造大規模建設和電力輸出的條件。如果只發展分布式,把西部全扔掉也不行,因為東部的容量在短期內對產業的拉動作用有限。因此,這兩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兩者之間是一個相互支撐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如此才能相輔相成,實現光伏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最終實現能源安全。
《太陽能發電》雜志:在您看來,光伏電力與傳統電網的結合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郭家寶:主要的問題,還是傳統電網沒有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做好準備,如果要大規模接入,需要改造的地方不少。可再生能源對電網的確是有影響的,但不是因為有影響就不能接入,而是電網結構本身需要改造,因為它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除了間歇性、波動性會對區域電網造成一定影響外,光伏電力對電網的影響也不能夸得太大,因為電網本身也有一個容忍度,而且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配置一些設備或者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來解決。
電網和電源之間實際上是一種互動關系,如果電源的水平沒法提高,就只能由電網來解決。如果能在電源上做一些改造,則最好選擇改造電源,因為電網的改造相對更麻煩、投入也更大一些,在電源方面投入改造比改造電網更有效。
目前,不少國家都已有這種設想,就是可再生能源配上一部分儲能,通過減少可再生能源發電輸出的波動,來讓電網接受起來更容易。我們在張北做的風光儲輸示范項目,實際上就是在探尋這樣一種電網和電源的友好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