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7月15日,中國政府網刊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下稱“《意見》”),提出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同時,《意見》就并網、電量收購、補貼、土地政策逐一細化,為分布式光伏項目、電站投資開發提供了多重保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通過對分布式光伏市場和補貼政策的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將是光伏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光伏電站建設推進的積極性需要由可觀的收益才能保證。《意見》只是原則上確立標桿電價和電價補貼,將上網電價和補貼的執行期確定為20年,但光伏電站的回報率需要具體的補貼才能計算,因此標桿電價和補貼的細則出臺也是關鍵點之一,預計在隨后的配套政策中將會有涉及。 三、抑制過剩產能、促進產業升級被強調多次,具有成本優勢企業將受益 《意見》重申之前“國六條”政策,即抑制光伏產能盲目擴張。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光伏制造企業應擁有先進技術和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產綜合電耗不高于100千瓦時/千克。 光伏產業產能過剩一直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在供給遠大于需求的情況下,歐洲市場的下滑使得國內不得不開拓本地市場,抑制、消化過剩產能和促進產業升級是政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近兩年的市場低迷,以多晶硅為例,多晶硅的大部分企業已經停產、破產,從近期的多晶硅價格看,價格反彈空間有限。另外,《意見》對單晶、多晶硅轉換效率等條件比較苛刻,也體現了政府想盡快進行產業升級的意圖,對于能有望達到此條件的企業預計將會更大力度低扶持,因此,具有成本優勢和規模經濟的大型企業將會受益此后的多項利好政策。 四、維持光伏行業“謹慎推薦”評級 我們認為,中國光伏業90%產品出口的格局將轉變,國外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已經形成趨勢。國內市場啟動迫在眉睫,這勢必使得國內光伏扶持政策的系列出臺有望加快,特別是補貼政策的確定和落實將影響未來光伏業的發展,以提振歐洲市場下滑引發的需求萎靡,但由于中國光伏產能過大,這段時期也是光伏企業整合加速的階段,行業洗牌將會更加劇烈。但不論如何,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盈利將會逐漸改善。我們進一步認為,此次利好政策只是開始,后續配套文件將會陸續出臺,光伏業的戰略地位凸顯。 綜合看來,光伏業下半年雖然會加速洗牌,但利好會接踵而至,我們維持光伏行業“謹慎推薦”評級。 推薦個股:不受歐盟“雙反”影響及受益國內市場啟動,同時積極拓展下游電站EPC的國內逆變器龍頭公司陽光電源,多晶硅生產成本極具競爭力、受益中國商務部對歐美韓多晶硅“雙反”及國內市場啟動的特變電工,硅片領域極具成本優勢的隆基股份,以及光伏電站龍頭海潤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