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我國光伏產量已連續五年居世界第一。然而,同質化、產能過剩、低價無序競爭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同時,因不利的國際因素影響,近兩年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受阻,光伏產業一度陷入了困境。
面臨逆境
在政策方面,我市對新能源產業的本地化扶持政策也相對滯后。江蘇早在去年就已啟動第二輪本地化光伏扶持政策,合肥、寧波、嘉興等地也已相繼出臺地方扶持政策,杭州市本地化扶持政策卻遲遲未出臺。 杭州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議在政策制定中,要鼓勵產業百花齊放,鼓勵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合作開發細分產品,鼓勵中小企業整合資源開拓細分市場,鼓勵企業提升產品差異化程度和市場接受度,鼓勵企業不盲目生產和銷售,而重視企業產品的營利水平、負債率合理水平、轉型業務的成長和發展潛力。 轉型之路:創新升級,差異化發展,開拓新市場 今年8月6日,中歐雙方就中國大陸光伏產品出口歐盟達成協議。這意味著,過去那種靠低價在歐盟市場無序競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價格提高,失去競爭優勢以及出口量受限的雙重壓力下,中國的光伏企業不得不尋求突圍之路。 杭州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杭州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一定要走創新化、高端化、差異化發展之路,才會有出路。 “雖然別的行業也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但光伏產業尤其突出。”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陸川說,在新的形勢下,正泰太陽能及時調整戰略,從單一銷售組件向綠色清潔能源開發轉型,與上海高研院合作開發OLED技術及裝備并在杭州設立新能源研究所,研發建筑一體化光伏幕墻等特殊市場產品和HIT技術,并將精細化管理模式全面引入組件生產的各個環節,令生產成本明顯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