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賢對近期陽光電源節節攀升的股價顯得并不激動。面對已經擁有的幾十億元財富,這位帶有學者氣質的民營企業家顯得淡定而凝重。
“早知道這么難就不出來做企業了!弊鳛楹戏使I大學的一名教授,曹仁賢16年前離校創業時,并沒有預見到光伏行業是如此跌宕起伏。
隨著戰略投資的注入,陽光電源的資金缺口馬上得到補足,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公司有了錢,信心似乎也足了,引進的700多萬美元讓陽光電源有了在兩三年內做幾件大事的底氣,而不再縮手縮腳。 此外,在引進資金的同時,陽光電源也引進了人才,帶動企業內部變革。當時,陽光電源通過國際獵頭公司幫其搜求人才,健全和完善董事會制度,還進一步提高了產能和研發能力,并且開始嘗試賒銷方式。變化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1年,光伏行業步入低谷。 “一家企業如果有核心技術優勢,一般是可以成功的。但如果公司技術是山寨的,則注定面臨失敗的結局。”在曹仁賢看來,瘋狂的模仿和復制是光伏產能過剩的根源。 像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板,國內很多企業引入國外生產線,運回來后插上電,生產線就能運作。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產能,在利益驅使下大舉跟風擴產,注定了產能過剩的結局。 有些投產稍晚的企業,甚至沒有來得及收回投資就瀕臨破產。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文松介紹:“經常有本地企業抱怨,如果企業早投產一年,最起碼投資基本可以收回來! 因為擁有核心技術優勢,陽光電源沒有陷入這場瘋狂的低水平內斗中,但也不可避免地成為被模仿的對象。陽光電源研制出新產品,會有企業偷偷復制,甚至不管產品尚處于不成熟期,把陽光電源電路板上畫錯的地方也照葫蘆畫瓢地搬了過去。 得江山易,守江山難。曹仁賢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來保持相對領先優勢!拔覀兠磕晖度虢鼉|元來做研發,通過不斷地積累微創新,進而做到突破性創新,實現產品性能革新或者降低成本,才把跟風者的‘武功’廢了。”曹仁賢說。 當時,僅逆變器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殘酷。有一組數據可以佐證,2011年,在德國慕尼黑光伏展會上的逆變器廠家有500多家,到了2013年,就只剩下幾十家了,廠家死亡率高達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