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行業的回暖,作為央企航天科技集團旗下唯一從事光伏產業的上市公司航天機電,業績也在2013年迎來了逆轉,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億元,而2012年公司虧損高達8.89億。
航天機電可謂扭虧有術。2012年末,公司以4.88
包袱甩給大股東 實際上,航天機電2013年業績之所以能扭虧為盈,與公司控股股東上航工業接手此前虧損連連的神舟硅業有莫大的關系。 神舟硅業原為航天機電的控股股東上航工業控股的多晶硅公司,航天機電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3月分別以2億和8億元增資神舟硅業,從上航工業手中接過神舟硅業的控股權。 但是,隨著多晶硅價格暴跌,神舟硅業連續虧損。2009年-2012年,神舟硅業分別虧2138.28萬元、1.51億元、2.44億元和5.98億元,累計巨虧10.14億元。 “它做多晶硅確實做得很失敗,這部分資產對它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沒有辦法,只好把這個公司剝離出去,轉到集團旗下。”前述上海光伏行業的分析師表示。 2012年末,航天機電以4.88億的價格向上航工業轉讓了神舟硅業29.7%股權,不僅甩掉了虧損多年的多晶硅包袱,而且還獲得了1910.21萬元的投資收入。 2013年11月16日,航天機電又發布了放棄增資神舟硅業的公告。航天機電稱,根據公司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公司投資重點已立足于光伏電站的開發與建設,因此,董事會決定放棄本次向神舟硅業的增資。 公告中披露的財務數顯示,雖然神舟硅業2013年1至9月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遠高于2012年的9123.23萬元,但是虧損依然高達4.52億元。 事實上,2013年航天機電從股東方面獲得支持遠遠不止這些。2013年5月28日,航天機電發布接受財務資助的公告。公告稱,為支持公司光伏產業持續發展,改善公司債務結構及降低財務費用,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與航天機電屬同一實際控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同意提供6億元委托貸款,期限為5年,委貸年利率為5%,低于央行同期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20%以上。 該貸款將用于置換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現有的固定資產貸款及部分流動資金貸款。 “航天機電是國企,有兩個優勢,一個是融資的優勢,還有一個是拿路條的優勢。它的劣勢也是國企,機制問題。”前述上海基金公司光伏研究員表示,“如果它的電站能正常建的話業績就沒問題,但是拿了以后有可能不那么快建,因為國企有時候不能完全以經濟效益來衡量,比如說領導想法變了,以后可能電站那塊不投入那么大或怎么樣,都不是很清楚。比如幾年前他們覺得多晶硅很賺錢,大干快上,但做了以后又不行,成本做不過別人,然后把爛攤子扔給股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