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未來我國發展光伏應用的主要市場,但僅靠居民屋頂發電顯然無法發揮這個市場的全部作用。
工業企業的廠房擁有廣闊的屋頂,企業自身也有穩定的用電需求,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發展分布式市場的最大潛力所在。不過,相比居民光伏市場,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行業的復蘇,部分商業銀行態度已有所轉變,開始向光伏企業發放流動性貸款和短期貸款。不過,對分布式光伏而言,目前的融資渠道大多數源自銀行貸款,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同時缺乏完整的融資保障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投資方的保障。 在國外,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已經是普遍的做法。據了解,德國、美國早就實行以電站為抵押、以電站未來收益打包融資、以國家每次補貼為還款的融資模式,并引入證券、基金、信托、保險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實現對企業貸款。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怎樣的機構,提供融資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經濟方面的收益。如果不能確認電站項目的收益、企業的還款來源有保障的話,投資機構不會放心把錢貸給企業,而這又涉及并網和補貼按時發放問題,需要國家從政策角度予以落實和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