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歷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能源轉型迫在眉睫。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已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儲能產業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支撐產業和關鍵推手,在傳統發電、輸配電、電力需求側、輔助服務
韓國是目前燃料電池發電最大的市場,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在韓美等國的大型發電設備中使用較多,規模達到60MW。韓國嚴格的可再生能源配額策略(RPS)強制2016年之前每年要安裝350MW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2年,每年將要安裝700MW。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韓國在燃料電池領域不斷實現突破,導致逐漸出現一股投資固體燃料電池的熱潮,僅2013年就有數十個兆瓦級燃料電池項目上線。2013年8月,韓國政府宣布將發布計劃鼓勵使用儲能設備,以防止出現電力短缺,截止發稿時雖未有正式文件發布,但儲能在韓國電力市場中的商機已經顯現。 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是微電網的新興市場。這些地區海島眾多,無電人口比例大,有些島嶼的無電人口覆蓋率甚至高達70%。鑒于這些島嶼的地理因素和經濟狀況,微電網成為唯一的解決方式。目前這些國家的政府已經發布解決無電人口的目標與計劃,馬來西亞沙巴洲、Mersing群島等已經成功引進微網系統解決當地供電問題,更多的島嶼對包括儲能在內的微網技術的需求在增加。 儲能在調頻輔助服務領域有望率先實現盈利 在調頻服務方面,美國擁有相對成熟的市場。受益于2011年頒布的FERC 755號令,儲能作為比傳統電力資源響應速度更快、更準確的調頻資源,能夠獲得更公平、更合理的價格補償。為了確實執行FER 755號令,2013年,部分區域電力市場ISO/RTO(如PJM、Middlewest和California ISO等)紛紛在該法令框架下制定詳細規定,這也激勵了儲能廠商在輔助服務方面的快速發展。美國AES儲能公司即將在全球擁有超過100MW的儲能調頻系統保有量;美國Beacon Power公司破產重整后正在PJM電力市場區域建設其第二個20MW飛輪儲能調頻項目。可以看到的是,隨著FERC755號令的發布以及各區域ISO/RTO的后續推進,儲能作為調頻資源正逐步通過合理的投資回報價值在美國多個電力市場中迅速實現商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原國家電監會推行的“兩個細則”已經在我國調頻領域建立了一個“準市場”,尤其是在京津唐區域電網內,自動發電控制(AGC)補償的金額已經達到區域電量市場的0.3%左右。雖然相比美國幾個主要ISO范圍內0.7%-1.5%的比例,中國的AGC調頻補償金額還相對較少,但已經可以在此規則下開展一些商業化試點項目。2013年9月16日,北京石景山熱電廠2MW鋰離子電池儲能電力調頻系統掛網運行,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提供電網調頻服務為主要目的兆瓦級儲能系統示范項目,主要目的是驗證儲能在電力調頻領域中的商業價值。盡管我國在調頻輔助服務市場方面,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但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儲能企業能夠看到調頻領域的商業機會,參與到這一市場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