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國光伏行業,顯然很熱鬧。一系列令世人矚目的事件此起彼伏、波詭云譎,不僅攪動著光伏江湖充滿血雨腥風,亦令高居廟堂之政要親涉唇槍舌劍。
這些事件,對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也必將深遠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格局與走向。值此年關之際,
7.《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設置行業準入門檻 2013年9月,工信部制定并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隨后,在10月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11月28日,工信部發布公告,將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第一批企業名單予以公示。經企業申報、省級工信部門核實推薦、國家工信部組織專家進行書面復核而制定。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光伏制造行業管理,規范產業發展秩序,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光伏產業轉型升級。 此次共有134家光伏生產企業入圍公示名單,主要涵蓋了多晶硅、電池、組件、硅棒、硅片幾個業務領域,其中主營業務涉及組件生產的企業有60家,電池生產的企業47家,多晶硅生產企業11家,其余則為硅錠、硅棒、硅片生產企業。 準入門檻的設立,意味著政府開始積極介入,以解決光伏行業的過剩難題。這有利于引導行業投資、規范行業發展秩序,或將加大行業兼并整合力度。不過,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性行業,光伏產業尚未顯示出明顯的發展規律,此舉利弊,尚有待時間檢驗。
2013年7月,一周內有三家太陽能企業提交破產申請,這是繼上一輪價格急速下滑時Q-Cells等太陽能巨頭破產、中國無錫尚德宣告破產之后,又一輪新的破產潮。申請破產的三家企業是德國的Conergy和Gehrlicher太陽能公司,以及夏威夷太陽能企業Hoku。這三家太陽能企業均把自家的垮臺歸咎于全球光伏市場的激烈競爭。 Hoku是美國的太陽能多晶硅巨頭企業,正向波卡特洛聯邦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其債務約為十億美元。Hoku的合作伙伴包括晶科能源、尚德等。 Conergy曾經是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集團,2007年該公司市值超過22億歐元,而目前僅為5700萬歐元左右。消息稱,該公司部分股權將被一家亞洲投資者收購。 德國另一家公司Gehrlicher Solar也成為最新申請破產的企業,負責全球兆瓦級光伏發電專案的規劃、建設、融資與運營。該公司在2012年EPC公司規模排名中排在第22位。 事實上,2013年7月,申請破產光伏企業的并不只這三家,且2013年光伏產業的破產潮并不只一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