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布在西北戈壁灘上的大型光伏電站正在探索直接進入環境治理領域:治沙。
日前,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下簡稱“興業太陽能”)宣布,其所參與的甘肅武威1.1GW光伏電站項目之一期300MW項目,已正式動工。項目建成之后除了年發電量達4.8億千瓦時外,還將與生態園
目前,民勤境內,已經有22個光伏發電項目取得“路條”,其中6個項目已經建成并網發電。 但提出將光伏電站和治沙相結合的,在民勤,興業太陽能是頭一家。在2月27日的開工儀式上,該公司董事局主席劉紅維說:“我們希望通過參與甘肅武威民勤太陽能項目及太陽能產品研發基地,因地制宜,探索光伏發電、沙漠治理、現代農業于一體的光伏產業和‘工業治沙’的新模式! 該公司總裁謝文向記者描述了項目建成后的情形:一塊塊太陽能板下面將有綠草覆蓋,還有成行的沙生灌木在其中。他說,通過前期調研,公司了解到項目所在地實際上地下水非常豐富,且不屬于禁采區,而公司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太陽能水泵等產品,有充分的灌溉條件。“我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敝x文說。 此外,當地沙生灌木梭梭根部可以嫁接肉蓯蓉等珍貴中藥材,如果項目實施成功也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而當地給予發展光伏電站的土地幾乎還是免費的。 記者還了解到,在民勤隔壁的古浪縣,由振發新能源投資建設的500MW光伏發電站也提出要走光伏發電、沙漠治理和現代農業一體的路子。 資料顯示,該項目是甘肅首個沙漠光伏電站。作為古浪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項目占地面積23800畝,總投資68億元,同步完成沙漠治理1.8萬畝,建成設施農業和沙漠經濟作物5000畝。 據了解,振發新能源的思路是,在光伏電站外圍由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組成防護體系,內場道路兩側則栽植防護林帶。光伏板下面安裝滴灌設施,中間空地建設小拱棚,種植蔬菜類沙生植物,而東西走向的空地上建設鋼結構農業大棚,種植果蔬及中草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 此外,有報道顯示,早在2012年底,寧夏中衛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推動當地企業發展沙漠太陽能光伏電站旅游觀光業,在光伏電站光伏板下種植紫花苜蓿及周圍設立休閑觀光塔,在中央建設沙漠花園、人工湖,兼顧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打造中國首座沙漠生態光伏產業花園。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能源局日前下達的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通知中特別提出,對于青海海西地區、甘肅省武威、張掖和金昌等地區,青海省和甘肅省能源主管部門在安排新建項目時應關注棄光限電風險。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各地都傾注了極大熱情規劃光伏發電項目,但在這些地區“路條”依舊是不折不扣的緊缺資源。業內人士分析,在這種情況下,有生態概念的光伏項目獲批的可能性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