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盡管截至2013 年年底青海的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該省光伏電站“限電”問題并不突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nb
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盡管截至2013 年年底青海的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該省光伏電站“限電”問題并不突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就地消納”正成為西部光伏電站建設大省的禁錮。 相關數據顯示, 截至2014 年3月底,西北電網光伏發電裝機1272萬千瓦,甘肅、青海、新疆、寧夏是全國光伏裝機容量排名前四的省區。 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甘肅,在經過2013 年大規模突進后,其裝機容量已經超過青海。 不過,在光伏裝機容量大增的背后,也帶來了電力消納、調峰、限電等諸多問題。 對此,作為應對措施,在去年年末下發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中,甘肅將增強就地消納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而從青海的經驗來看,通過發展高耗能產業,或不失為解決光伏發電本地消納的有效措施。數據顯示,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盡管截至2013 年年底青海的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該省光伏電站“限電”問題并不突出。 但青海的經驗是否具有復制性以及可持續性,則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思考,尤其是在高耗能產業均處于產能過剩階段上馬類似項目的現實意義,以及用如此高的電價來發展高耗能產業的經濟性問題。 從整個情況來看,盡管現有政策正在向分布式傾斜,但鑒于中東部地區的資源狀況,如果想使得光伏行業能夠獲得長期的持續發展,大規模建設西部大型地面電站,或許仍然是必要條件。但前提是,要突破“就地消納”這一政策限制。 此外,還應該打破電力交易的一些障礙,鼓勵跨區、跨省電力交易以及大用戶直購交易。比如,對使用大型地面電站電力的省份和用戶,也應該參照分布式相關政策,其所用電量將不計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而計入地方政府和用戶節能量,以鼓勵外省區使用新能源電量。 “就地消納”難題 根據2013 年國務院相關文件精神,對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要求是,按照“合理布局、就近接入、當地消納、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根據當地電力市場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在落實市場消納條件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各種類型的光伏電站建設。 正是上述意見中的“就地消納”,正成為西部一些光伏大省的頭號待解難題。 以甘肅為例,在經過2013 年的搶裝潮后,其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接近4GW。但受其整體經濟體量限制,當地電力本就已經供大于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