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盡管截至2013 年年底青海的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該省光伏電站“限電”問題并不突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nb
國網甘肅電力公司發布的一份資料顯示,去年甘肅省用電市場形勢較為嚴峻,占售電量一半的高載能市場持續低迷,開工率徘徊在60%左右,且省外需求電量呈下降趨勢。 但另一方面,隨著甘肅新能源裝機的迅猛增長,風電、光伏發電量均創歷史新高。兩者共同作用,使得甘肅電量大量富余。 而同時,國家能源局甘肅能源監管辦專員康安東也表示,甘肅發電企業虧損的局面已連續多年出現,2013年在各方努力下,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勉強突破4000 小時,但從年度運行方式來看,2014 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在原有發電量已經處于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為了增加對新能源所發電力的消納,甘肅正在布青海的后塵。 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甘肅表示,將通過承接和發展能源消耗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和壯大傳統產業、加快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較大幅度提高就地消納能力,促進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自青海的經驗顯示,盡管截至2013 年年底其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的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如果從數據上來看,青海通過發展工業項目來增加新能源電力的消納模式,似乎是有效的。 就此,西部的一些新能源大省似乎正陷入一個同樣的模式——只能通過新上高耗能產業來消化大規模的新能源電力。 電力交易機制障礙 許多地面電站建設大省將增強就地消納能力作為應對限電的首選措施,這其中既有現行政策的原因,也與現行電力交易機制中存在的某些障礙不無關系。 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政策要求新能源原則上在本省消納,這就使得新能源裝機比例大的省份消納壓力大增。甘肅是西北新能源裝機增長最快的省份,特別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風電裝機過于集中,就地平衡、省域平衡的傳統電力市場平衡模式已不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形勢。 國家電網西北電力交易分中心在一份宣傳材料中則表示,多年來西北交易分中心為新能源跨區跨省消納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交易機制,前期的新能源跨區跨省交易局限于小規模的探索階段。 而從現有的公開信息看,一些地方已經在電力交易體制上有新的突破。比如,部分地區對跨區跨省交易模式進行了優化和創新,利用國家電力市場平臺,改變過去只有火電企業參加跨區交易的交易模式,風力發電企業直接參與跨區外送電集中交易,為新能源拓展了區外消納的空間。 甘肅能源監管辦則表示,面對新能源有可能出現新的增長趨勢,下一步需要針對目前電力發展形勢,轉變觀念,大力推進大用戶直購電,大力建設區域交易市場平臺,不斷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此外,還應積極開展外送交易,改善電力企業經營現狀。 對此,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對我國的光伏行業而言,建設大型地面電站盡管會帶來并網難、消納難等一系列問題,但這是保正行業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诖耍瑧撊∠熬偷叵{”政策,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購電交易、跨區域交易等形式加大外送力度。同時,為了鼓勵各地使用新能源電量的積極性,應該參照分布式的相關政策,將其所用電量不計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而計入地方政府和用戶節能量,與節能減排掛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