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就當下的實際情況而言,中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依然不得不有賴于在西部地區建設大型地面電站。因此,遠距離、大規模電力外送將成為主要瓶頸之一,必須統籌規劃、著力解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
“限電”問題有望緩解 根據甘肅省的發展規劃,2015年底光伏并網裝機將超過500萬千瓦。這一目標,在2013 年即獲得了極大的推進。 據汪寧渤介紹,甘肅已核準的光伏發電“路條”大概為500 多萬千瓦,而僅2013年一年,全省的光伏電站投資規模就達到了380 萬千瓦,共建成投產了80 多個項目。其中,僅12月份一個月就并網了200 萬千瓦。“目前已經并網的是93 個,前幾年積累的只有10 多個。去年的發展完全超出了年初的預期,確實是比較‘恐怖’的事情。” 在汪寧渤看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去年年中出臺的新的電價補貼政策有關。 根據2013 年出臺的電價補貼政策,甘肅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屬于一類資源區,將享受0.9 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該政策同時規定,在2013年9 月1 前已經獲得備案(核準)的項目,如不能在2013 年年末投入運行,將只能享受新出臺的0.9元/千瓦時的補貼。 “許多項目正是為了搶在2013年前并網,以便享受1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搶裝潮。”汪寧渤稱。 不過,在裝機規模大增的同時,電網的輸送能力、調頻調峰、電量消納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以調峰為例,甘肅全省最大負荷只有15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已經超過了1100萬千瓦。“大家都知道,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最大的缺點就是只能波動性、隨機性發電,需要為之配備相應的火電、水電等進行調峰。但說實話,在去年投資這么大規模的光伏電站時,根本沒考慮調峰的問題。因此,甘肅電網公司現在是難受得不得了。”汪寧渤介紹說。 對于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此前出臺的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中,甘肅省也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其中,包括通過承接和發展能源消耗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和壯大傳統產業、較大幅度提高就地消納能力以及試行大用戶直供等政策措施,來促進和解決新能源就地消納和風光水火互補、調峰的問題。 在對外輸送能力方面,據汪寧渤介紹,與甘肅新能源外送相關的主要有三個電網項目,750千伏的西北——新疆二通道、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這兩個是直接受益的項目;而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則是間接有助于緩解甘肅新能源外送的矛盾。 “目前,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經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預可研也已經完成。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可能會開工。建成之后,能夠支撐甘肅1000萬千瓦風電以及四五百萬千瓦光伏的并網需求。屆時,甘肅電網對外輸送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限電問題也將得到緩解。” 企業投資熱情不減 盡管面臨“限電”等問題,但一些企業對在甘肅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情依然高漲。 今年2月28 日,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300MW光伏電站項目在甘肅民勤縣舉行了開工儀式。 據興業太陽能公告顯示,該300兆瓦項目僅是其在當地大規模開發光伏電站的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為4.8億千瓦時。 該公司宣稱,已與甘肅民勤縣政府簽訂了1.1GW太陽能電站戰略開發意向協定,總體項目規劃建設周期為五年,將帶動相關投資約人民幣1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