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將數字信息技術帶入可再生能源產業,從具體的產品上實現了兩個產業的結合,將極大的促進智能電站、智能電網乃至智慧能源的快速發展,并將為中國從可再生能源大國走向可再生能源強國做出重要貢獻。”石定寰表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
“硅進銅退” 散熱能力、轉換效率等,一直以來都是逆變器技術發展中最受關注的核心指標。 不過,在前述專事光伏電站設計的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光伏應用規模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不斷發展,僅僅重視上述技術指標顯然已經不夠,逆變器還需要承擔更大的功用,尤其是在實現與電網的智能交互、光伏電站后期的智能運維監控等方面,應該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現在也有不少企業推出實時的電站監控和管理系統,但大多是獨立于現有光伏設備之外的,在安裝以及后期的服務方面,都會面臨一些不便。而如果將逆變器進行相應的技術革新,以實現從相對單一的功能型向智能型的轉變,對于電站業主而言會更加便利,還帶來發電量高、電能質量好、建設安裝簡單、免維護等價值。”他表示。 正是基于實現“智能光伏電站”這一大目標,華為提出了“硅進銅退”的產品設計理念。 這里的“銅”,指的是電容、電感等電力電子部件,其發展相對平穩。“硅”指的則是以芯片、軟件為代表的數字信息部件。“硅進銅退”就是增加芯片、軟件等“硅”部件的使用,通過多電平等更精確的功率轉換和控制技術,使輸出交流波形更平順,同時減少電容、電感等“銅”部件的數量和容量。 由于“銅”部件的數量和容量的減少,“硅進銅退”使得逆變器的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小,并更容易通過技術創新和大規模制造來降低成本。 “組串式”優勢 據了解,目前華為已經推出了其基于“硅進銅退”產品設計理念的新產品——組串式逆變器。 華為表示,相對于傳統的集中式逆變器,組串式逆變器具有更高的發電量、更安全可靠、更低運維成本、可持續服務客戶等優勢。 在提高發電量方面,“組串式逆變器通過多路MPPT的運用,在大型地面電站應用環境下,可以降低如早晚遮擋、灰塵、組串失配的影響,發電量可以提升5%以上。而在屋頂、山地電站中則可降低不同朝向、陰影遮擋的影響,發電量可以提升8-10%。”華為公司光伏逆變器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說。 此外,與集中式逆變器出現故障后影響面更大、維修時間長等特點相比,組串式逆變器則具有任意一臺逆變器出現故障都不影響其它逆變器正常發電,以及更換簡單、普通人員0.5~2小時即可實現更換等優點。 據華為光伏逆變器相關技術人員介紹,在逆變器的散熱方面,組串式逆變器本質上是分布式散熱,這避免了集中式逆變器熱匯聚帶來的對器件可靠性的沖擊,可以大幅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