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Tesla預估全球交付35000輛車,比去年同比增長超過10000輛,當中含中國的交付。”在第二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Tesla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吳碧瑄對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中國還在起步階段,現階段首要是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如擴大全國售后服務中心和充電站網絡
《21世紀》:充電樁的建設現在沒有統一的標準,Tesla的充電樁是否也使用其他品牌的電動車?比如我沒辦法讓公司的人都買Tesla,那么比亞迪的車是不是也可以充? 吳碧瑄:我們愿意跟任何的標準去對接,現在國內的充電樁標準不夠統一,的確是一個挑戰。深圳、上海和北京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但我們愿意配合推動統一標準的出臺。 超級充電站并未完全靠太陽能 《21世紀》:標準的出臺是漫長過程,在中國建設超級充電站(SUPER CHARGER),Tesla是怎么考慮的? 吳碧瑄:我首先澄清對超級充電站的一個誤解:我們并不是像某些人誤解的那樣完全依靠太陽能。在超級充電站中,太陽能只是作為一個補充,電站系統還是要接到電網上的,這樣充電系統才能為客戶提供穩定的電源。在這個過程中,太陽能電池本身具有蓄電能力,可以平衡電網使用的峰谷,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所謂超級,是說電站的充電效率高,充半個小時,大概可以跑240公里左右。 我們在中國已建了三個超級充電站,今年4月在上海的嘉定和金橋建了兩個,另一個在北京的酒仙橋。 但是現有的充電站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在未來中國主要的大城市,都會建設超級充電站。我們已經在美國建了100多個超級充電站,我估計中國市場打開之后,充電站的數量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在美國城市里,很多人家里有固定停車位,所以自己裝充電樁是比較方便的。商業機構也提供可以補充的充電樁,滿足日常的充電需求大體上就夠了。在市區,并不需要去建超級充電站,因為超級充電站是快充,所以基本上它是建在城際之間,滿足長途需求。 中國與美國面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城市是比較擁擠的,人口密度比較高,很多人都住在高層,也有很多人沒有固定的停車位,所以中國的超級充電站需求可能遠遠超過美國。因為不僅要解決城際之間的問題,還要解決城市市區的問題。我們可能會在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去建超級充電站。 《21世紀》:建設一個充電站需要投入多少?Tesla計劃在中國建多少充電站? 吳碧瑄:從我們已經建成的案例來看,每個充電站占地大概200平米,這是土地成本,其他成本還包括變壓器、蓄電池以及投運后的電費等,整體算下來成本是比較高的,其中最高的可能是土地成本,現在大城市的土地都是寸土寸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