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兵認為,應該進一步創新光伏與建筑相結合的方式,除了幕墻、屋頂發電外,還應該有更多的結合途徑。只有這樣,光電建筑才能大有可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借助綠色建筑的政策東風,光伏業有
西安市也表示,將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創建一批太陽能光熱、太陽能光伏、污水源熱泵、土壤源熱泵建筑應用示范工程,以點帶面,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到“十二五”末,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以上。 對于太陽能在綠色建筑中應當扮演的角色,劉紅維認為,綠色建筑的核心是能源的利用。因此,太陽能在綠色建筑的發展中大有可為。 不過,他同時也表示,對于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不應只關注發電,而應該是太陽能與建筑的全面結合,既可以發電又可以積熱,以此提供更多、更適合建筑的能源應用方式。 姚兵則建議,應該進一步提高光伏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權重,以更好地支持綠色建筑的發展。 資料顯示,今年年初發布的《既有建筑改造綠色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規定,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量比例不低于1%,得4分,每提高0.5%加1分,最高得分為10分。而新近發布并將于2015年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稿)規定,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建筑總電功率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比例)不低于0.5%,得4分,不低于2%,得8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顯示,建筑能耗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7.5% 以上,在我國既有的400多億平方米建筑中,99%屬于高耗能建筑。這也意味著,如果能夠找到好的實現方式,在實現建筑的節能降耗以及綠色發展方面,太陽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姚兵認為,應該進一步創新光伏與建筑相結合的方式,除了幕墻、屋頂發電外,還應該有更多的結合途徑。只有這樣,光電建筑才能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