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嘉興分布式光伏項目成為國內光伏發電的關注重點。它是在政府、企業、群眾,以及金融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得以推行的項目。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表示發展分布式光伏難在市場、苦在融資、煩在屋頂、盼在電網、重在政策、貴在機制、成在堅持。目前該項目主要還是采取以政府為主導型的
兩種方式各自的優點美國使用光伏系統的用戶熱衷第三方融資參與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并不在乎系統本身是怎么運作的,他們只在乎設備是否能提供電力。雖然購買一套4千瓦的系統需要花2萬美元,且需要10~15年才能補償回來,但購買整個系統從長遠利益來看也許是節約資金的,可是美國人的傳統思想就是寧可今天花少點錢,也不愿意等到明天省多點錢,而租賃對客戶來說就是為今天省錢。除此之外,光伏系統存在的潛在問題也為購買用戶帶來顧慮和擔憂。購買系統后,系統的維護都是客戶自己的責任,而想獲取回扣、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府補貼、上網電價以及其他獎勵都需要填寫大量的書面文字。 第三方融資可以讓太陽能公司去處理以上的這些繁瑣的事務,他們更有經驗且能更充分地利用貨幣化激勵機制。此外,由于安裝和維護系統的成本越來越少,零售商也可能將節省下來的多余資金返還給用戶。 既然租賃有這么多優點,為何大家卻還不愿意選擇它呢?美國有30%以上的用戶仍然是選擇購買光伏系統,而在澳大利亞幾乎所有人都是選擇購買方式。 首先,如果客戶家庭納稅較高,他們就可享有聯邦和州政府為激勵安裝屋頂光伏所推出的稅收優惠政策。其次,租賃會增加系統的成本 (包括協商租賃的管理費用和租賃后外加的利息)。這也就是為何美國光伏系統成本比澳大利亞和德國高出一倍的主要原因。美國光伏系統有一半的成本都用于融資管理費用上,而澳大利亞和德國只占用成本的10%。因此,直接購買系統,將資金提前投入來消除這些不必要的成本開支會讓系統價格更合理。 是選擇第三方融資租賃還是直接購買作為最好解決辦法,答案是不確定的。這完全要根據用戶的經濟基礎、社會環境以及文化傳統綜合考慮。但最根本的是要讓用戶自由的去選擇他們認為最適合的方式,并為他們提供最低價格和最便捷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