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發電機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相信不會有人有異議。不錯,發電機讓電從被發現到被應用,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無限可能。自19世紀30年代電被應用時起,就帶來了一場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此后180多年的能源變革、清潔利用等,都在圍繞電展開。電的應用為多項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奠定了基礎,最近獲獎的LED
“清潔高效”是下一屆諾獎的命題 再來看“清潔”和“高效”。在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今天,清潔高效已成為木桶原理中最短的木板,也是發展最重要的命題。在小拙看來,清潔高效已如同呼吸一樣,存在必清潔,發展必高效。 LED燈發明者獲獎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如此。頒獎詞給出的理由是:他們帶來了新型的節能光源。白光LED既節電又環保,耗電量比常規的白熾燈節省90%,比熒光燈節省30~40%,而且不含汞,是綠色環保的理想新光源。最近的一次紀錄達到300流明/瓦,這相當于16個普通燈泡、近70個熒光燈! 聚焦到能源領域。接著上一輪勝出的電力來說,符合本條獲獎條件的電力必須是清潔高效的。范圍又縮小了,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生物質發電都屬此范疇。 目前,上述幾種發電形式占我國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分別是,水電22.4%、核電2%、風電6%、光伏發電不足4%、天然氣發電3.45%,生物質發電可忽略不計。 都為清潔能源,誰“讓更多人受益”誰勝出。從數字層面上看,清潔能源占比中水電略勝一籌,風電在其后,然后是光伏。然而,在小拙看來,光伏具有比水電和風電更好的“群眾基礎”,為什么這么說呢?從去年開始,隨著全球光伏產業的回暖,我國光伏產業也在國內政策的“加持”下復蘇,并迅速打開了國內市場。如今,我國第一輪私人屋頂光伏安裝潮正在涌來。
融合是諾獎的時代標志 互聯網時代,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能源互聯網就是能源領域相互融合的最典型標志。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最近就提出,樹立全球能源觀,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統籌全球能源資源開發、配置和利用,從而保障能源的安全、清潔、高效和可持續供應。 能源的互聯正悄然發生。當個人屋頂光伏所發的電傳輸至大電網,就是一次能源互聯;當西北的風電通過特高壓傳送至華北地區,也是一次能源的互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