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再不對這個市場加以管控,后面的形勢可能會很嚴峻
《太陽能發電》雜志:那么,如果要根本性地扭轉目前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您覺得應該怎么做?如果建立嚴格的標準體系,對于光伏這樣一個還需要不斷創新的行業而言,會不會構成對技術創新的限制和制約? 任其昌:首先,就是要制訂和確立標準體系,要通過嚴格的標準來建立市場的門檻,讓那些以次充好、濫竽充數者沒有生存空間。 這方面,一些相關的機構和部門正在積極努力,也有不少成果出來。 不過,有個問題值得思考。我們是否有必要重新去搞一套自己的標準,而不是直接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 你知道我們的高鐵標準是怎么成為世界標準的嗎? 很簡單,就是拿來主義,你德國的標準、日本新干線的標準不是世界上最好最嚴格的標準嗎?那好,我直接拿來,我的起點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標準了。然后,在消化吸收之后,我再建立自己的更嚴格的標準,遠遠高于德國標準、日本新干線標準。這樣,我就成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 因此,對于光伏來說,我們也完全可以直接學習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標準體系,先把人家的標準拿到以后消化吸收, 然后再趕超過他的標準,為什么不可以? 其次,則應該對現有電站進行整體的評估,政府要去主導這個事情,要對市場實際情況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看看究竟市場亂到了什么程度,究竟是什么導致的混亂,然后制定改善的對策。 另外,要讓真正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把關,要有明確的市場關口,比如從并網接入的環節嚴格把關。還要從制度設計上去查漏堵缺,比如通過一些硬性指標來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 如果牢牢把住光伏電站接入關,電站系統以及設備評估不合格就不給接入。我相信,只要把握住這個關口,多數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的行業亂像。 實際上,高鐵的成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有很多經驗都值得光伏行業學習。 同樣,從高鐵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看出,嚴格的標準不僅不會抑制和限制企業的創新,還會讓我們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鉆研和發展技術,并超越世界先進水平。 創新無極限,我相信光伏領域技術人員有無窮的創造力,加上國家對光伏行業的有序管控,光伏產業一定會呈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屆時中國光伏也將再次刷新在世界上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