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法律體系表面上是否完備,而在于政策措施是否到位和監管的力度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已經取得一定進展的消息,無疑對發展新能源是一劑強心針。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配額制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需要許多配套措施的支持。這包括與之相對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法律體系表面上是否完備,而在于政策措施是否到位和監管的力度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已經取得一定進展的消息,無疑對發展新能源是一劑強心針。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配額制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需要許多配套措施的支持。這包括與之相對應的新能源發電的輸送能力,以及電網的智能化、有充分保障且支付及時的電價補貼、相應的融資能力,等等。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翟永平認為,應考慮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的時機,最好是在跨區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外輸的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之后,讓可再生能源市場上的金融交易可以“交割”。 此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法律體系表面上是否完備,而在于政策措施是否到位和監管的力度。既要有“胡羅卜”激勵滿足配額的企業或用戶,更要有“大棒”懲罰那些不達標的企業或用戶,不能讓奉公守法戶吃虧,不讓“老賴”鉆法律空子。 而從新近傳出的消息來看,在懲罰監督措施方面,則規定:未達到配額指標或在年中進度明顯落后的省市,將暫停或減少其新增石化發電項目。對超過配額基本指標的地區,超過部分的電力消費量不計入該地區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限額,對達到先進指標的地區,將給予示范項目、財政支持、優先進行電網建設等支持。 就暫停或減少其新增石化發電項目這一懲罰措施來看,其最終實施時的威力如何,可能還要結合整體的宏觀經濟形勢。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增速已開始放緩,如果形勢一直持續,地方對電力的需求自然也會減少。屆時,這條措施的效力也必定要打折扣。 輸送能力有望逐步解決 從目前已傳出的信息來看,在擬定的配額指標分配方面,包括甘肅、內蒙、新疆、寧夏、西藏在內的西部省份以及東北三省所占的配額份額最大,達到了10%,次之則是華北地區以及華東地區的省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