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成功與否,不在于法律體系表面上是否完備,而在于政策措施是否到位和監管的力度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已經取得一定進展的消息,無疑對發展新能源是一劑強心針。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配額制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能還需要許多配套措施的支持。這包括與之相對
就太陽能資源以及土地資源等方面而言,西部地區繼續大規模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問題不大,關鍵是受制于當地的銷納能力,因此如何將這些發電量進行外送是最大的問題。 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問題,顯然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業內傳出的信息顯示,盡管許多光伏電站建成后可以并網,但仍存在大規模限電問題。 外送通道,無疑將是配額制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不過,綜合各種信息來看,電網的輸送能力問題可能會逐漸解決。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項目之一的寧夏寧東—浙江紹興±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已經于今年8月份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并計劃10月份開工。 這也是國家電網今年開工的首個特高壓直流工程,工程計劃2016年建成投運。 按照規劃,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年外送電量超過500億千瓦時,線路全長1720千米,途經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區)。送端靈州換流站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東南88千米靈武市白土崗鄉,受端紹興換流站位于浙江省紹興市以西35千米的諸暨市次塢鎮。 資料顯示,2013年年底,寧夏風電、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02萬千瓦和156萬千瓦,累計發電量分別達到149億千瓦時和21億千瓦時。寧浙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后,國網寧夏電力公司將利用電力外送優勢,解決低谷期間風電、光伏的消納問題,實現新能源發電、輸送及消納的協調統一,推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