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能源的“寵兒”之一,光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家能源局近吉瓦(GW),高于上年的14GW,同比增約7.14%。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江華建議,在進一步推進地面光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建設的同時,擴大光伏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在全國
江華建議,在進一步推進地面光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建設的同時,擴大光伏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合肥“光伏扶貧”模式,通過扶貧資金資助困難家庭安裝光伏系統,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解決民生問題。另一方面,為擺脫歐美“雙反”貿易措施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造成的負面影響,應大力支持企業開拓亞洲、非洲、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鼓勵本土企業主動加強境外投資和項目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 “首先要加強金融機構與光伏企業的對接。”江華建議,通過行業協會等平臺推動金融機構與光伏企業的溝通互信,了解雙方需求,掃清融資障礙。其次,建立光伏產業投資基金,吸引保險資金、金融機構投資以及社會資本,通過支持光伏電站建設整合上游制造業,同時通過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的實施,引導支持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的企業和項目。再次,開發多樣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光伏產業發展及光伏電站建設特點開發多樣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延長放貸周期。最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第三方評估機構可對光伏電站在選址、設計、施工和檢測等環節進行獨立客觀評估,為金融機構選擇投資項目提供可靠翔實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