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在這些領域雄心勃勃的光伏企業而言,前景是否真有描述的那么樂觀,可能尚待時間的驗證。這其中最大的障礙,可能來自于限電,尤其是為了破解行業融資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方面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 2015/04 記者:張廣明 背靠“互聯網+”以及電力
互聯網概念大熱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政府明確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工業互聯網等健康發展。 這也使得能源互聯網這一概念再度引起各方關注。 作為較具有互聯網基因的行業之一,光伏行業的互聯網概念自然也不能落后,許多企業均表達了在這方面的雄心。 以最近的熱門股之一彩虹精化為例,在2014年年報中,其業務重點之一,就是著力打造能源互聯網+金融。 彩虹精化稱,將借助現代數字通信、互聯網、移動通信及物聯網技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將新能源電站與互聯網有機融為一體,致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投資和融資生態系統,實現綠色低碳生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除了彩虹精化,其他因為具有互聯網概念而被熱炒的企業,還包括愛康科技、科華恒盛等。最新的例子,則是陽光電源。 在最近發布的公告中,陽光電源表示,將與阿里云在智能運維領域、能源互聯網等領域進行合作。 商業模式的創新 對于能源互聯網而言,除了背靠“互聯網+”的政策背景外,另外一個大的利好,則來自于電力體制改革。 綜合各種信息來看,此次電改的一個核心內容,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這也就意味著,發電、售電主體將日趨多元化以及市場化。 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在一個發電、售電主體多元化的電力市場中,將圍繞其衍生出各種新的業務機會以及業務模式。能源互聯網,或將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焦點。 相關數據則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累計的光伏電站并網規模已經近30GW。隨著電站存量規模的逐漸擴大,加之其具有的金融屬性、分布式能源屬性,以及行業本身存在的包括壟斷等體制性障礙較少等特征,光伏電站無疑是所有能源中,與互聯網實現深度融合可能性最大的行業之一。 海通證券發布的一份報告則稱,“能源互聯網”通過物聯網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可最終實現電力調度、電力交易,對于全球能源發展有革命性意義。其發展囊括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能源、節能等多個領域,在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和電改的推進下,電力已經從B2B 逐漸向C2C 交易轉變,能源互聯網已經開始在中國萌芽。 不過,各界對于能源互聯網的具體發展思路以及業務模式,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看來,未來能源也會像信息一樣,每個生產能源的單位都能夠把生產的能源放到能源互聯網上去,而需要能源的人和單位也能夠通過能源網絡來獲得能源。 其中,共享性、互聯性,是能源互聯網的主要特征。 除了這種交易平臺的構想外,其他的業務模式構想還包括,從軟件的角度強調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對發電和用電主體進行相應的優化管理,以及以國家電網為代表提出的從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強調跨區域電網的互聯等。 有業內人士認為,結合中國的現實來看,上述幾種能源互聯網的模式應該是一種遞進式的發展趨勢,比如先通過第三方數據優化這種模式,積累到了足夠的發電、用電用戶后,自然就可以過度到將互聯網作為一個直接的交易平臺。 但這種模式的前提是,電力行業要打破壟斷,無論是發電端還是售電端,都要有足夠多的參與主體。 以首吃螃蟹的美國Opower為例,自2007年成立以來,其業務也一直處于延展之中,由一開始主要為用電方提供節能服務建議,逐步過渡到為能源企業提供與客戶互動功能,直至最近推出恒溫器管理,向智能家居領域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