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僅僅輻射一個產業鏈,到成為一個集破解生態保護、社會民生經濟轉型等多種難題于一身的角色,光伏電站的重要性,無疑獲得了巨大提升
此前山西大同獲批的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建設,光伏產業則被寄望于能夠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中起到探索和嘗試效應。 在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建設第一次領導組會議上,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俊明表示,國家能源局正式批準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建設,對于大同市來說意義重大,來之不易,這是大同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項目,要把基地建設與產業轉型、采煤沉陷區治理、貧困人口增收、生態保護、光伏規模指標管理結合起來。 上述信息意味著,管理層對光伏電站投資的定位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寄望其化解上游制造業的過剩產能以及發揮其所具有環保作用的同時,還將光伏電站與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貧困人口增收、生態保護等各種經濟以及民生問題相關聯,這也帶給了光伏電站投資更大的前景。 由僅僅輻射一個產業鏈,到成為一個集破解生態保護、社會民生經濟轉型等多種難題于一身的角色,光伏電站的重要性,無疑獲得了巨大提升。 補貼資金來源擴圍有望 不過,光伏扶貧也好,經濟轉型也罷,能否起到效果的最終因素還在于,支撐光伏電站市場健康發展的各個環節是否都已經理順? 就目前的情況看,顯然還未達到理想化的程度。其中一個主要環節,就在電價補貼的資金湊錯方面。 一項初步調查數據顯示,受可再生能源附加費不足、補貼發放程序冗雜等因素的影響,15家光伏電站營運商統的光伏補貼合計拖欠額度已超過100億元。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2011年下發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和依法向電力用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等。而包括光伏電站電價補貼在內的資金,則主要來自于后者。 據專家介紹,隨著風電、太陽能發電機組的迅猛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所收取的資金,已遠遠難以滿足補貼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已嚴重入不敷出。 來自監管部門的報告曾顯示,至2011年底,資金缺口達110億元,并且補貼支付滯后。2012年的情況則進一步嚴重,有未經官方證實的統計稱,2012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補貼資金缺口已達200億元,其中光伏發電的補貼缺口約為五六十億。 如果按照這一思路,在2013年、2014年裝機規模更大的情況下,這一資金缺口就更加嚴重,僅靠電力附加這一條,顯然已經難以為繼。 因此,借力光伏扶貧、經濟轉型等經濟民生項目的機會,以實現從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內籌措資金,則是較為可行的思路之一。換而言之,在解決光伏發電的補貼資金方面,應該不再僅僅局限于可再生能源電力附加,而是應該投入更多的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源,以為其在解決民生、經濟轉型問題上,提供更大的支撐。 原標題:光伏電站重新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