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光伏電站占用林業用地等國有土地的政策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粗放式的規模化難以為繼 大電站的好處不言而喻,對光伏產品的需求量大,消化上游制造業產能的速度自然也快。 因此,找到一塊大地方,組件一裝,設備一連接,啥就有了;組件銷售成績,電費收入業績,管理部門政績…… 我們一直都以這樣的思路在前行。 可是,這樣的“大地方”,越來越難找到。 光伏制造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找到一個大客戶,簽下大訂單,就有了大的產品銷售業績。 可是,這樣的客戶,也越來越難找到。 有時候,筆者甚至會在和企業溝通中發現一種倒掛現象,不少下游企業都是在依靠上游產品企業的支撐,才能夠在市場上還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掙扎。如果,他們陷入泥潭再也掙扎不動了呢,會對上游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打個折、降些價、墊些資、吃個飯……,生意就談成了,只要上下游各方都還好,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這種大開大放的粗放式發展,正在越來越由夢想轉為幻想,盡管兩者之間僅一線之隔。 ![]() 德清升華物流4.8MW屋頂光伏電站(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