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骨干電網是動脈,那么用電端的電網無疑就是毛細血管,如何打通這些毛細血管正成為下一步的關鍵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2016/08
原標題:電網升級:打通毛細血管
記者:張廣明
特高壓穩步進行
資料顯示,最新投運的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于2014年7月獲得核準,途經內蒙古、河北、天津、山東4省(區、市),新建錫盟、北京東、濟南3座變電站和承德串補站。該項目的成功投運,可以充分發揮大容量、遠距離、多落點的優勢,有效緩解京津冀魯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資料還顯示,該工程是山東首個投產的特高壓工程,落地山東的1000千伏泉城變電站本期投運變電容量600萬千伏安,供電能力相當于去年濟南市全網最高用電負荷的1.2倍。工程將山東接納省外來電能力提升至10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山東省內標煤消耗19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500萬噸、二氧化硫4.7萬噸。
作為用電大省,山東正在實施“外電入魯”戰略,力爭實現與華北電網、西北電網的互聯互通。
此外,除了錫盟這一工程外,山東在建的特高壓工程還包括榆橫至濰坊交流工程、上海廟至山東直流工程、晉北至南京直流工程、錫盟至泰州直流工程,所有工程計劃于2017年年底前竣工投運。
公開信息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另一標志性的特高壓工程,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第一階段工程安徽淮南至江蘇長江北岸段正式投運,其橫跨安徽、江蘇、上海三省市,全長759千米,為我國在建“兩交一直”重點特高壓工程之一。
與此同時,來自浙江省電力部門的信息還顯示,國家“西電東送”重點項目——靈紹特高壓工程紹興換流站目前已進入雙極高端系統帶電調試。這是靈紹特高壓工程投產前最后一次大型“體檢”,預計該工程將于8月正式投入商業運行,該工程投產后可滿足浙江全省六分之一的用電需求。
靈紹特高壓輸電工程是國家“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項目中的首個投運項目,工程起于寧夏銀川境內寧東換流站,止于浙江紹興換流站,線路全長1720公里,額定輸送功率800萬千瓦。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將分批建設“五交八直”、“十交兩直”特高壓工程和特高壓網架加強完善工程,特高壓交直流電網運行也越來越需要更加強大的新一代仿真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