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那些對售電業務仍然設置較高門檻的地區,很可能會成為最后的輸家。道理很簡單,門檻越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售電,也就意味著這樣的售電市場才有可能承擔起最終的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對于光伏電站的投資來說,這也就意味著正從“全國一盤棋”式的“傻瓜式投資”模式轉
基于此,對于售電業務而言,最終決定成功與否的,可能還在于能否創新業務模式。電力只作為基礎的標的資產,而開發出更多依托其上的各種產品,包括金融產品。如果僅僅像電網企業那樣賺取差價,則恐怕難有前途。
具體到光伏行業而言,不同地區推出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將直接決定諸如光伏電站的“棄光”、上網電價等。對于光伏電站的投資來說,這也就意味著正從“全國一盤棋”式的“傻瓜式投資”模式轉變成真正有技術性的投資。
降低電價的共識
湖北省發布的《電力改革方案》表示,該省的用電水平偏低但成本偏高,人均用電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0%,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同時電價水平偏高。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居全國第5位,居民用電價格居全國第8位,制約了經濟競爭力發揮。
與之類似,河南省的電改方案也稱,經濟進入新常態,該省經濟下行壓力巨大,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降低成本,增強工業企業競爭能力,成為現實需要。
此外,河南省還給出了另外的推進電改的理由。該省表示,當前,全國電力生產和消費格局處于相對過剩階段,作為電力生產和消費大省,通過改革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為迫切;電網發展能力相對不足,破解全省電網瓶頸制約尤其是農村電網建設滯后矛盾資金壓力巨大,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引進社會資本,加快電網發展。
作為電力輸入省份的湖北,期望通過改革降低電價還情有可原。而作為電力外送省份的陜西,則也表達了降低電價的訴求。
陜西表示,當前,國際國內能源形勢已發生深刻變化,陜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大省,正面臨追趕超越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亟需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市場活力,降低用電成本,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陜西還表示,期望通過開展與湖北省等周邊省份跨省跨區電力直接交易試點,擴大市場化交易電量,豐富交易品種,積極推進煤炭向電力轉化。打造神府、榆橫、延安和彬長“西電東送”煤電基地,加快陜北至武漢特高壓輸電工程等外送電通道建設,擴大陜電外送規模,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區域范圍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