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中國區總裁張勇
兆伏愛索市場總監吳紅江的解釋是,公司近幾年之所以遲遲在市場上沒有新動作,主要是在修煉“內功”,最終目的是要將兆伏愛索打造成完全滿足SMA標準的子公司,無論是在技術研發、運營管理還是軟件提升方面,都要擁有純正的SMA血統
來源:《太
對此,兆伏愛索市場總監吳紅江的解釋是,公司近幾年之所以遲遲在市場上沒有新動作,主要是在修煉“內功”,最終目的是要將兆伏愛索打造成完全滿足SMA標準的子公司,無論是在技術研發、運營管理還是軟件提升方面,都要擁有純正的SMA血統。
“兩年多來,兆伏愛索在技術研發、運營管理、軟件提升等方方面面進行了融合與重整。這類似于武學中的修煉‘內功’,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需要長久的時間。首先,在研發技術上,為了實現符合德國技術標準的目標,兆伏愛索經歷了瘋狂而又痛苦的過程,例如:一個產品的推出要通過近200處地方的改進。運營方面,SMA投入至少了15位來自德國的工程師,自2013年開始,歷時38個月改進運營制造問題超過30個,運營制造百分之百納入SMA,執行SMA標準進行管控。”張勇解釋說。

兆伏愛索工廠
對于兆伏愛索此次重出江湖,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從其推出的產品來看,主打分布式市場的背后,可能也暗含了某種考量。比如,不想打價格戰。畢竟,對于如今已有“外資血統”的兆伏愛索而言,打“價格戰”可能并非其長處。
不過,盡管從理論上講,無論是工商業屋頂,還是居民屋頂,都應該更關注光伏電站的質量以及最終的發電量。但就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情況可能還需進一步的細分。
以潛力更被看好的光伏扶貧為例,就是一個地方色彩較為濃厚的市場,且在諸如逆變器等設備的采購方面,還囊括著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很難真正以電站發電量為基本原則。
就此,張勇表示,兆伏愛索將從兩方面降低成本,以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