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入選國內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按照規劃,此次獲批的20個示范項目,總裝機134.9萬千瓦需在2018年前建成投產。而到2020年底,國內要實現光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GW。招商證券估計,遠期10GW容量將對應近3000億元的投資落地。
發電成本阻礙 此前9月1日,發改委已發布《關于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核定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15元,并明確上述電價僅適用于國家能源局2016年組織實施的示范項目。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據光熱產業專家公開資訊,1.2元/kWh的上網電價可以保證電站收益約20%水平,而1.1元/kWh則使得電站處于較低的收益水平。因此,發改委核發1.15元/kWh,可以在光熱產業發展初期,保證企業一定的回報率水平,從而刺激產業投入的積極性,推動產業示范項目建設。 “前期投入大,發電成本高依舊是光熱發展的阻礙。標桿電價出臺能夠促進光熱產業的發展。不過這個價格未來肯定會下降。國內光熱產業技術提升,國產化率提高,規模化生產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林伯強介紹。 實際上,按照《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十三五期間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化的重要階段,將主要從三個層面加快產業技術發展,包括建立國家級光熱發電技術創新與檢測平臺、實現光熱發電技術突破、建立標準體系和認證平臺。 而《通知》顯示,各示范項目應在今年9月30日前完成備案,原則上應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產。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考慮到光熱項目的建設周期,預計在各地完成項目備案后,業主方推動項目開工建設的意愿較強,年內4季度有望成為光熱電站總包與分包商集中披露光熱中標公告的窗口期。” 招商證券估計,按當前每瓦30元的造價水平,目前1.35GW的示范項目將促成300多億投資,遠期10GW容量將對應近3000億元的投資落地。 “光熱產業投資在多個政策推動下將迎來投資熱潮,但應避免出現扎堆過熱現象,此前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便是前車之鑒。光熱產業投資需要結合地方資源,謹慎選擇項目和技術路線。同時在產業上游的投資也同樣如此,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現象。” 林伯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