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6年,“激烈”競爭成為光伏行業一條發展主線。這一年,國家下發光伏指標的謹慎、光伏電價補貼的調整,以及電站中標價格的屢創新低,無不印證著行業競爭之激烈。
風電開發“東南飛” 低風速成行業新寵 2016年,當地處“三北”的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和新疆的風電投資預警級別上升至紅色時,部分南方省份的低風速風電場卻不斷交上“全額消納”的答卷,第IV 類資源區正在成為風電企業競相角逐的新戰場。 2011年,我國首個內陸低風速風電場落戶安徽,但這一試驗意味濃烈的項目當時并未在行業引發波瀾。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9個千萬千瓦大型風電基地的建設規劃氣勢如虹,高風速資源潛力無限的“三北”地區才是彼時風電開發的核心方向。 然而,持續攀升的裝機很快陷入消納困局并持續至今,風電行業不得不重新思考治理“棄風”頑疾的新途徑。當年毅然吃下低風速螃蟹的企業如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5年后的今天,接近負荷中心、運行方式靈活已經成為低風速電場不可復制的優勢。轉戰低風速,既是風電行業的自我救贖,也是下游逆流倒逼出的掘進。 歲末年尾,《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未來五年,預計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8000萬千瓦以上,其中,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將占4200萬千瓦以上。 從推進大型基地建設到向低風速地區轉移,2016年中國風電正在經歷發展思路的調整轉變,加快開發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能資源的規劃布局,讓占全國風能資源區68%的可利用低風速資源迎來政策紅利。(姚金楠) HPC項目終落地 核電“出海”迎契機 2016年,在國內新機組無一核準的背景下,中國核電在老牌核電強國的存在感卻在倍增。9月下旬,一波三折的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投資協議終于在倫敦落簽,中英關系進入“黃金時代”再添新證。 北海油氣產能進入下降通道以來,加之自身對能源供應低碳化的主動訴求,英國在“棄核”20余年后決定重啟核電建設,HPC因此成為英國核電復興的首個項目。在HPC之外,英國政府后續還計劃建設塞斯維爾C和布拉德維爾B項目。英國人的舉動提振了后福島時代一片沉寂的全球核電市場,也為中國核電創造了出海良機。 HPC項目投資協議正式簽署后,中企將在這個耗資180億英鎊的“地球最昂貴工程”中占股1/3,成為英國核電復興的扎實參與者,同時創造了中國核電企業首次進入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 作為開啟中英“黃金時代”的旗艦項目以及中國在歐洲投資最大的單個項目,HPC是世界核電產業復興的標志,中企能夠先于他國率先進入這個炙手可熱的競爭性市場,實屬不易。 眼下,中廣核已經啟動并推進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并力爭于2022年在布拉德韋爾B項目實現落地,后者將是中企投資英國核電項目的核心訴求。倘若一切順利,布拉德韋爾B將成為中國核電發展史上又一個劃時代的項目:它將成為中企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開發建設的首個核電項目,更重要的是,中國可以核電技術出口為抓手,帶動裝備制造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鏈“出海”,真正實現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身。(朱學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