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6年,“激烈”競爭成為光伏行業一條發展主線。這一年,國家下發光伏指標的謹慎、光伏電價補貼的調整,以及電站中標價格的屢創新低,無不印證著行業競爭之激烈。
能源“走出去”再發力 國際合作扎實推進 2016年,中國對外產能合作開始步入更加平穩務實的階段,各領域捷報頻傳:中英法三方就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正式簽署投資協議、中國電建承建的厄瓜多爾辛克雷水電站首批四臺機組投產發電、三峽集團收購德國最大海上風電項目、國家電網中標巴西、比利時、希臘等多國項目,并與俄羅斯設立合資國網…… 2016年上半年,僅“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工程承包合同額就已達到514.5億美元。截至11月底,國家層面正在推動的境外合作區達到75個。 在大型國企央企接力“走出去”的同時,民營企業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油氣領域首現“裝備換原油”的創新模式,國內優勢產品、裝備、技術逐步對接海外資源和市場;光伏行業制造商、投資商“抱團出海”…… 合作扎實推進的背后,是“內外兼修”的機制保障。對外,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和23個國家展開機制化產能合作,簽署相關協議推動政府間合作,搭建各部門、各省市的統一工作平臺;對內,我國進一步建立完善對外多、雙邊的國際產能合作機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全國已有31個省、區、市基本完成區域規劃編制。 從產品到技術,從工程施工到項目投資,能源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點,能源企業“走出去”的堅實步伐已經打造出一張張亮眼的“中國名片”。(姚金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