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由于“棄光率”不達標而面臨暫停光伏電站新增規模的省份而言,既是對當地政府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光伏業的考驗,考驗的是光伏行業在當地受重要的程度
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李俊峰。 李俊峰認為,對于發展可再生能源而言,除了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全球變暖外,另外從能源安全的角度考慮,也將減少過去的化石能源導致的很嚴重的國際紛爭。因此,這些因素正在共同推動現在全球的能源轉型。 “具體到光伏而言,想大規模的發展,土地將是一個最大的制約因素,既包括土地的供應能力,也包括土地的成本。我國的荒漠地區特別多,這就為地面電站的發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因此,在發展分布式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還要發展相當規模的集中發電。舉個簡單例子,由于涉及到土地成本,在青海,我們做到度電五毛錢左右是比較容易的,如果大量送過去,加上一毛錢或一毛五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江浙等東部地區,做到一塊錢以下可能都比較困難。”李俊峰表示。 地方政府的考驗 盡管從大的角度看,發展地面電站仍有其合理之處,但如何解決一直存在的“棄光”問題,則是當前最大的考驗。 在近日召開的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2017年,棄風率超過20%、棄光率超過5%的省份,暫停安排新建風電、光伏發電規模。 而根據國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西北五省中均存在著一定的“棄光”。其中,新疆、甘肅的棄光率為32.4%和32.1%,寧夏棄光率10.9%,青海棄光率3.2%,陜西首次發生棄光限電情況,棄光率為1.7%。 詳細來看,新疆新能源發電受限最主要的原因是電網調峰能力不足,所致的棄風、棄光分別占棄風、棄光總電量的77.1%和78.6%;甘肅、寧夏目前新能源發電受限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轄區內消納能力嚴重不足。 不過,對于由“棄光率”超標而可能被暫停光伏發電規模的西北省份而言,也并非沒有解決辦法,可以對不同類別的電源機組的發電權進行重新分配。比如,將相應規模的火電機組的發電權讓給光伏,或者是對發電權進行相應的再分配等。 其實,說得更直白一點,對于由于“棄光率”不達標而面臨暫停光伏電站新增規模的省份而言,既是對當地政府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光伏業的考驗,考驗的是光伏行業在當地受重要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