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和布局的雙重調整,體現了國家能源局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上的思路轉變,太陽能發電的發展重心將著重在加強分布式利用和推動技術進步方面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對于整個大能源行業而言,調整結構和布局,無疑將是未來幾年的主線條。 與之類似,光伏行業同樣也面臨結構和布局需要調整的問題,這將在2017年成為明顯的趨勢。 具體而言,調結構無非是涉及到地面電站與分布式的發展重心問題;而布局,則涉及到中東部與西部的電站投資規模的變化。 縱觀最近發布的一系列相關規劃,如《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的一些新的提法,值得業內關注。 ![]() 比如,在《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對地面電站和分布式的發展規劃的相應措辭方面,分布式對應的是“推進分布式光伏和‘光伏+’應用”,地面電站則是“優化光伏電站布局并創新建設方式”。 如果稍微了解中國的政策話語體系,或者是從事政策分析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摳字眼”的意識。顯然,不同措辭的背后,其實代表了不同的政策傾向。 除此之外,上述系列規劃中,還有其他一些較新的動向也值得重視。 比如,在分布式方面,提出要優先消納分布式光伏發電量,建設分布式發電并網運行技術支撐系統,并組織分布式電力交易。 在地面電站方面,則提出利用已經建成的或者是在建的“三北”地區的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有序建設太陽能發電基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