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高效電池車間生產場景。資料圖片坐在常州主數據中心
3.0時代進軍能源物聯網 盡管已經成為光伏組件領域的領軍者,但高紀凡希望“忘了這個‘第一’,走向更大的領域”。 “在1.0時代,天合成為了全球一流的光伏組件制造商;在2.0時代,天合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提供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邁入3.0時代,天合光能要成為全球能源物聯網的引領者。”高紀凡認為,“能源物聯網有萬億級的市場規模,這對天合光能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我們有光伏組件的優勢,也能提供光伏電站的整體服務,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如果不進入能源物聯網,將無法保證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3月22日,在天合光能發展大會上,高紀凡宣布了公司的3.0計劃,公司將搭建天合能源物聯網。“我們的構架分三層,第一層是智能能源終端,包括智能發電系統、儲能系統、配電和用電系統;第二層是能源輸送管理系統和輸送的管道系統;第三層是光伏云、儲能云、充電云、運維云、能效云、售電云。”高紀凡說,“我們將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六朵云’,引進云計算來指導智能終端更有效地運行,建成‘三位一體’的能源物聯網新體系,推動我們進入一個數字化的能源時代,推動物、能、數字之間的全面連接。” 其實,在2017年,天合光能已經啟動合肥新站的“互聯網+”智慧能源國家示范項目,在這里,天合光能統一規劃建設發電、儲能、智慧能源網,同時,通過能源管理平臺和能源云平臺為用戶提供能源服務。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項目建成后,我們將能針對不同負荷進行更精準、更高效地供能,預計每年減少排放碳粉塵8.2萬噸、二氧化碳29.9萬噸,節水120萬噸,提升綜合用能效率40%。” 在智能制造方面,天合光能引入阿里云ET工業大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改善生產工藝,降低制造成本。 高紀凡表示,進入天合3.0時代,智能化是天合光能的重要戰略。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為基礎,天合光能正通過客戶關系、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營收,降低成本,創造新的市場空間。 搭建平臺 實現合作共贏 對于轉型,高紀凡坦言,自己和企業都面臨很多未知的挑戰,但這是未來方向,必須轉型。 天合光能能源互聯網價值平臺總工程師楊錦成說,天合本身是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在新的時代下,我們計劃通過智慧推動,發揮數據信息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天合光能從光伏到能源物聯網是一脈相承的。 為了應對轉型過程中的挑戰,3月22日,天合光能與西門子、IBM、華為、清華大學、阿里云、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等戰略伙伴共同啟動天合能源物聯網產業發展聯盟。 楊錦成說,進軍能源物聯網,天合光能的整個業務過程會涉及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等多個環節,整個業務架構會從物理層面到信息層面,包括物聯網、云計算,相當于從一個點變成三個維度,這會導致很多企業都朝有基礎的領域延展,同時又都會覺得力不從心。所以,企業搭建聯盟等平臺,也是為了共同應對這一問題。 在內部,天合光能啟動“百萬屋頂”計劃,建立“平臺+創團”的發展模式,讓天合光能組件產品在面向更廣泛用戶時,通過這一開放平臺,實現合作共贏。 “我們通過搭建開放平臺,讓外部優秀人才在我們的平臺上進行研發,這些人不為我們所有,但為我們所用,這就是我們建立‘創團’的初衷。”馮志強解釋說,“如果按照以前,完全自己招團隊研發,不僅投入高、風險大,而且見效慢,所以現在除了核心部件自主研發,我們也與IBM、西門子等企業以及研究團隊合作,實現共贏。” “在未來五年,我們要把光伏能源變成一個智慧的能源,一個互聯的能源,變成每一個人都能分享使用的能源。”高紀凡表示,“天合光能也要成為一家能源行業的高科技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