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規范市場的初衷無疑該當肯定,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引起充分警惕的是,千萬別讓制度淪落為地方保護主義的工具
據《標準化工作指南》(GB/T 20000.1-2014)的定義,標準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文件。 據此,該標準專家解釋說,光伏發電的標準,特別是戶用光伏發電的標準,應該由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安裝單位、設備制造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以及電網企業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編制,否則很難獲得廣泛認同,也沒有使用價值,更不會獲得公認機構的批準。 而不同層級的標準的制定,應由不同層級的機構負責,并報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備案或予以公示。比如國家標準的制定,就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在他看來,目前光伏發電行業的相關標準體系已日益完善,戶用光伏市場存在的許多問題,其實都已有對應的標準,只不過這些標準并非專為戶用光伏所制定,而是分散在整個光伏標準體系中。 比如產品質量、系統設計、電氣安全、結構安全、電網接入、防雷接地等,現有標準均已有相關規定。 “當然,針對戶用光伏的應用環境及系統要求,的確需要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項標準來進行規范。但戶用市場的許多問題,更多是由于市場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并非標準缺失的原因。” 上述標準專家進一步解釋說,國家標準的立項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嚴格審查立項的必要性,還要考慮與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能否構成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的問題。 “目前,國標委光伏并網發電工作組正在梳理戶用光伏發電相關的標準制定問題,近期將加快與此相關標準的立項和制定工作。”他對太陽能發電網記者透露說。 源頭管控——既要過程也要結果 此前,浙江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曾在一個論壇上公開表示,在浙江一些地區,有企業大量使用次級組件用于戶用市場。 而某戶用市場人士則對記者透露,許多戶用開發商的普遍做法是,買少部分A級組件,其余全用次級組件,然后以A級組件的質保書、認證證書復印件來規避相關檢查。另外,也有企業在組件功率銘牌上做文章,比如將260瓦的功率銘牌貼在230瓦的組件上,等等。 他認為,這些假冒偽劣問題的根本解決,僅僅依靠標準,顯然不能完全解決。比如對于次級產品的管控,就更應該在制度上做文章。 “很簡單,查查那些組件企業淘汰下來的次級產品流落到哪里去就行了。”他建議說。 在他看來,只有從源頭上堵住劣質產品進入市場的路徑,并以此邏輯去設置市場準入制度,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向。 “包括對品牌商、分銷商、EPC商,無論大小,通通進行備案管理,然后隨時抽查,如果查出問題,則永遠逐出市場,并將這些公司和主要負責人列入市場信用黑名單。” 這也正是一些信用程度較高的國外市場的普遍做法。 “澳洲市場采取的就是隨時進行抽查的辦法,只要出現問題,就逐出市場。”一位逆變器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某國內逆變器廠家之所以不得不退出澳洲市場,就正是由于其產品質量問題較多而后期運維服務跟不上,而被當地列入了黑名單。 而王斯成看來,通過標準、認證等手段將質量差和管理不規范的企業淘汰出局,正是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手段。 消息顯示,包括中電聯、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相關機構,目前已在積極推動與戶用光伏發電相關的系統標準、產品標準及認證認可標準的制定工作。另也有一些地方,也在積極聯合電力、質檢等相關部門,共同制定戶用光伏項目的建設流程,以期通過流程化的過程管理來規范市場。 眾所周知,就當下的行業形勢來看,戶用光伏顯然已是光伏應用細分領域中最具未來空間的市場,這一市場的健康與否,不僅攸關諸多企業生死,甚至事關整個行業未來數年的可持續發展大局。 這一市場如果再玩壞了,恐怕誰都沒得混。(吳軍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