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陜西省統計局發布2017年陜西新能源產業發展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我省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企業數量持續增加,發電總量不斷上升,發電結構繼續優化。1、從企業數量看,新能源企業數量逐漸增多近年來,在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背景下,我省按照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布局,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
四、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因素1、電力并網有所限制 目前我省的電力供需關系來看,我省的總體情況是供大于求。從需求端看,除夏季溫度較高月份與冬季寒冷月份需求較大外,其他月份需求相對比價穩定。從供應端看,我省發電量以火力發電為主,火力發電能夠保持平穩正常生產,并且發電量較高,產能并未完全釋放,因此,從供需關系看,我省的電力是供大于求。在此背景下,我省的風光電難于被消化吸收,如不及時謀劃外送,必將很快遭遇發展瓶頸。與此同時,對風光發電量入網的限制對風光發電也有較大影響。當前我省的電網運行機制難以適應風光電規模化發展需要,以傳統能源為主的電網系統尚不能完全滿足風電、光伏發電等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網運行要求,風、光發電大規模并網仍存在技術障礙。在雙重不利因素影響下,目前陜北風電光伏集中發展區域已出現棄風棄光限電的現象,而且還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土地使用成本較高 土地使用成本也是制約風光電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風力、太陽能規模化發電,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特別是太陽能發電對土地面積要求更高,土地征用前期租金較高,同時由于對新能源行業沒有明確的優惠政策,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的稅金較大。土地租讓金及相關稅費的支付造成企業運行成本壓力增大,導致部分地區企業設備用地和當地農民耕地之間尚存在矛盾,這對風力、太陽能發電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 3、資金回收周期較長 效益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與目標,效益不好企業不愿運營,效益變好企業才會不斷發展,新能源行業的企業亦是如此。對于風光電企業而言,需要大規模投資并長期運營才能體現經濟效益,從目前我省的新能源企業情況看,企業在前期投入較大,同時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我省新能源補貼電價逐年減少,企業運營成本有所上升,加之行業自身存在的資金回收周期較長的特點,短時期內企業經濟效益難以顯現,新生企業不敢輕易介入,行業發展動力不足。 五、建議 1、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 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推動我省新能源產業向前發展。目前,制約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要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從土地使用、稅費上繳、行業補貼等方面著手,制定有關政策,向新能源產業傾斜,從根本上減小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動力,助力企業成長。 2、努力破除新能源電力入網的技術壁壘 風光發電企業效益不僅與其經營成本有關,而且與其產品銷路密不可分,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就是其發電量是否能夠入網,是否能夠銷售出去。由于風光電發電量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其發電量波動較大,當天氣較好時,發電量較大,這時的發電量不能夠全部入網,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顯著影響,這主要是我們現有的技術有限,難以處理好發電量波峰波谷入網關系,因此,要想方設法提高技術水平,破除風光發電量入網壁壘,暢通企業銷路,提升企業效益。 3、積極促進光伏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 由于太陽能發電要使用大量太陽能面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在推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兼顧其他行業,處理好光伏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問題。要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產業,有效利用閑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實施“光伏+”綜合利用工程。結合土地綜合利用,依托農業種植、漁業養殖、林業栽培等,因地制宜創新各類“光伏+”綜合利用商業模式,促進光伏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 4、統籌推進全省風電產業的整體布局 目前,我省的風力發電主要布局在陜北地區,關中和陜南較少,要統籌全省風電產業的整體布局,促進風電產業全面發展。積極推進陜南和關中地區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先行啟動關中百萬千瓦低風速風電開發,形成我省風電由北向南梯級推進的格局,使關中成為我省風電開發的新興區域。同時繼續推進陜北五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重點推進定邊、神木、府谷等大型現代風場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