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WTO里的18年是中國經濟最高速發展的時光,然而在特朗普帶領的美國商人政府的干預下,一切都在起變化。美國若真退出WTO,將是國際貿易秩序的一輪重新洗牌。而在這場新的大洗牌面前,中國與美國,正在拼命搶占先機。
02美國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自己的陣地。
早在奧巴馬任期內,美國就試圖和重要國家建立新的貿易體系,一來是為了彌補小布什打伊拉克戰爭時,美國跟其他國家迅速縮短的距離,二來是為了挽回在此期間“中國崛起”的全球版圖巨變。因此,這個新秩序體系,不包括中國,而是要與中國比拼新賽道的建設速度。
而21世紀以來,美國逐步建立起了三個僅次于WTO的重要協定:美國和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簡稱TTIP),美國和亞太地區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簡稱TPP),以及美國和加拿大、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簡稱NAFTA)。有了這些,對美國而言,幾乎是建了一個排除中國在外的新WTO。
他們和WTO最大的不同在于:世貿組織追求的是降關稅、貿易平等;另外三者追求的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這個原則可以衍生出許多內容:零關稅、貨物服務自由流動、禁止貨幣操縱,禁止政府補貼,國企私有化,保護勞工權益(建立工會應當被鼓勵支持),設立高環保標準,信息自由……
考慮到中國國情特殊,目前國內尚沒有給這些機制充分生長的空間。對于一個尚未茁壯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它的產品肯定拼不過擁有幾百年歷史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必須用關稅來保護本土企業的發展。
但特朗普不喜歡多邊關系,這沒有大權在握的感覺。特朗普在上臺不久,美國便退出了TPP,重返亞太的戰略暫時擱置。特朗普在2015年發的一條推特痛批TPP。
“TPP無法阻止日本進行貨幣操縱,而且還留給了中國一個后門進。我們必須阻止這個,我們必須保護美國工人!”
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表態:沒有美國參與的TPP已經沒有意義。一招退群,便讓籌劃多年的TPP名存實亡。
替代TPP的方案是“協商出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從而使工作崗位和工業重新回到美國。
我們看到,今年美國在WTO之外的雙邊談判,迅速邁開步伐,然而參與者中,都沒有中國。
7月17日,歐盟與日本簽訂自由貿易協議;99%的商品將實現零關稅;
7月26日,美國與歐盟進行貿易談判,致力于零關稅,并停止對非汽車類產品的補貼措施;
7月27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重啟;
8月9日,美日開展自由貿易談判。
9月5日,美國和加拿大就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談判過程不一定那么順利,但很明顯美國在逐一擊破,與其他貿易伙伴的雙邊談判正在加速,建立新的以美國為主導的貿易秩序。
新玩法,要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