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于宏觀面的諸多因素的疊加,以及其中可能的突變、傳導和疊加,使得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成倍增長
在2021年,疫情的延時沖擊,可能將是影響光伏國際市場的首要因素,一些出口目標國的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均存在突變的可能。 以歐美澳等主要光伏市場為例,雖然2020年疫情對上述地區光伏需求的影響似乎遠遠小于預期,但這并不代表在新一年里形勢不會發生變化,特別是當疫后經濟重建與經貿議題一旦疊加,強化貿易保護幾乎就會成為當地政客們順理成章的選擇。 對于光伏這個曾經一度國際貿易摩擦的“寵兒”來說,隨時拎出來說點事兒,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商人大總統成功上位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主張制造業回歸以拉動經濟和就業。現在美國計劃斥資2萬億美元用于現代化基建和清潔能源,其目的是為了振興本國經濟,可能把賺錢機會留給別國的產業嗎? 歐洲、澳洲乃至印度等光伏主力市場的情況其實也一樣,雖然這些地區與中國的經貿親近度各有差別,但在大家都到處尋找救命稻草的情況下,如果光伏在拉動經濟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誰肯輕易放棄? 何況,從2020年印度和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一些做法來看,人家并不需要找什么合理理由,僅僅為了站隊就可能這么干。 在2021年的國際經貿領域,這樣的“朋友圈”可能將頻頻出鏡,如果光伏足夠低調,或許還不會被波及。可現在,在各國龐大的綠色新政下,光伏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呀。 其實,相對于歐美澳等發達國家,中國光伏企業或許應該更多關注第三世界國家疫情的走勢,除了“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多年來我們形成的競爭優勢外,這一市場對光伏產能的消化很可能會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平衡作用。更別說,這一區域還常常冷不丁兒就冒出一個高成長的新興市場來。 但也幾乎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區域國家疫情的持續時間,大概率會比歐美國家更長久,這對光伏企業在新一年的國際市場布局,顯然十分不利。 在2021年,另一個對國際光伏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依然是美聯儲的無限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隨著美元向全世界大水漫灌,對本幣升值壓力巨大的制造業大國,特別是其出口型制造行業,顯然是最大的利空。本來本幣升值還可以進口更多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可現在原材料價格卻又出現暴漲,兩廂擠壓下,這類行業的出口盈利能力必將大大降低,甚至是賠本賺吆喝。 這從中國光伏組件2020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數據也可見一斑,在出口量增長的同時,出口額卻同比下降了9.4%,即使其中包括光伏的正常價格降幅,但利潤空間被壓縮也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新一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趨勢不改或者維持高位,在關稅和匯率波動一邊倒的疊加趨勢下,光伏產品的出口盈利能力,必將遭遇更大壓力。 相比較而言,對于出口目標國經貿政策可能的突變,光伏企業還可以依靠新興市場來實現騰挪,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也可以通過更多本地化采購來部分化解,但本幣升值壓力帶來的沖擊,卻幾乎是避無可避。 僅僅依靠國內市場的內循環,恐怕支撐不起光伏行業如此龐大的產能。 在新的一年里,這些來自于宏觀面的諸多因素的疊加,以及其中可能的突變、傳導和疊加,使得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成倍增長,這將是中國光伏企業國際市場布局的最大挑戰。(文/吳軍杰) |